太極宮甘露殿,李淵正負手來回疾走,臉上十分平靜,儘管沒有大發雷霆,但是向他彙報大亂訊息的大宦官李順海卻嚇得汗流浹背、戰戰兢兢。他是侍奉李淵多年的宮中老人,為人精明細緻,對李淵的瞭解比尹德妃、張婕妤還要透徹、深入,他知道李淵最可怕的時候不是暴跳如雷的罵人,而是面沉似水的一言不發,尤其他的一雙眼眼不是失勢後的平和,而是一絲絲狠毒之色,儼如毒蛇在即將要發動攻擊那一刻。
“哈哈哈哈!”驀然,想明城中大亂根源的李淵發出一陣大笑:“李世民啊李世民,你以為嫁禍隋朝,別人就相信了?你自作聰明,終究是將逃不掉眾叛親離的下層,這回你死定了,哈哈哈哈…”
慘遭滅門陳氏也不重要,陳叔達固然是南陳後主的弟弟,但是滅國為隋臣以後,陳氏昔日的故吏舊友生怕自己受到牽連,對陳氏莫不是如畏毒蛇的避之不及,經過數十年的冷落,陳氏衰敗到了極致,影響力雖然不至於沒有,但也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李世民將之滅門的話,也不會有死忠分子跳出來討還公道;陳氏尚且如此,韋全璧、尹阿鼠等等權貴世家就更加不重要了。
但是在慘遭殺戮的眾多權貴世家之中,也包括了柴紹的柴家,柴紹不但是馬三寶的舊主,也是一路扶持他當到大將軍的恩人,而馬三寶在柴紹陣亡之後,為了保護舊主血脈不受欺負,還認為義子,如今舊主、恩主唯一血脈,以及自己的義子被李世民殺了,柴家最後一點血脈被斬盡殺絕,馬三寶這個重情重義的漢子怎麼可能不憤怒?
這一下,只要李神通去攛掇一通,這個一直執中立態度的大將軍定然會毫不猶豫的站到他這一邊,馬三寶的副將是屈突通長子,而東宮正南門嘉福門的守將又是他的弟弟屈突詮,只要說服馬三寶,那麼就能說服屈突氏兄弟,然後開啟嘉福門,任他斬殺李世民這個逆子!
“聖上,淮安王來了…”這時,一名宦官出現門口,背後的李神通喜形於色的邁步進來。
“聖上,馬三寶答應了。”李神通知道眼前這些人是李淵心腹,也是一直以來負責聯絡關鍵人物,是以說起話來,也是毫不避諱。
“果真?”李淵欣喜了一會兒,又問道:“馬三寶秉性機敏狡黠,他會不會騙你?”
“聖上,我辦事你放心,馬三寶絕對是真的願意和我們並肩作戰。”為了加強說服力,李神通又說道:“我去到他家中的時候,他也聽說柴家遭了災,還沒有才從打擊中回過神來,哭得雙眼血紅一片。而且他還直接了當的對我說,這場大暴動,絕對是李世民作為,目的是奪取權貴、勳貴、世家的錢糧來平抑糧價、賑濟災民。”
李淵目露喜色:“英雄所見略同!”
“聖上!”李神通猶豫了一會兒,又說道:“他雖是答應聽從聖上號召,不過我從他的話裡話外,聽出了一個意思,他是有條件的。”
“說吧,什麼條件?”聽說馬三寶有條件,李淵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相信馬三寶是真的願意聽從自己的命令了,如果沒條件,他才是真的不放心了呢。
“想要輔國大將軍之職、國公之爵位。”
“這算得了什麼?你去告訴他,朕通通答應他。”李淵為了奪回自己的尊嚴榮耀,也為了親手處死李世民這個逆子,休要說是區區輔國大將軍、國公,便是政事堂相國、三省主官、郡王親王都願拿出來交易。他揮筆寫下一份任命書,並蓋上自己的私人印章,“這是朕根據馬三寶的要求,對他的冊封,等事成之後,朕封他為大唐第一個異姓郡王。”
“喏。”李神通應了一聲,又問道:“聖上準備何時動手?”
“後天就是中秋節,百官都會入宮朝見……”李淵眼中閃過一絲怨毒、怨恨之色,繼續說道:“不過自那逆子叛亂之後,朝會都改到了東宮,想必中秋那天也是。我們在那個時候動手,可以把文武百官都控制起來……到時候讓馬三寶調集一萬人進入太極宮,朕要親自領著三千兵馬進皇城。這些,你都去跟馬三寶說吧。”
“這,會不會太急了一些。”
“朕也知道倉促了一些,但時間不等人啊。”李淵看了有些疑惑的李神通一眼,說出了自己擔憂之處:“朕擔心我們不能迅速平定逆子,反而給了楊侗小兒機會。”
李神通拱手道:“聖上,我其實也一直在關注楊侗小兒,據探子回報,楊侗小兒前天就大張旗鼓的去遊都江堰和青城山了。”
“那就再好不過了!”李淵估算了一下從青城山回到雒縣,以及打到成都城時間,最後拍板道:“為免夜長夢多,咱們就定在後天吧。”
“喏!”
。。。。。。。。。
青城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前來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東漢的張道陵。
東漢順帝時期,張道陵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後,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創立了本土宗教——道教,此後更是在這裡羽化登仙,使青城山成為道教名山之首。
大名鼎鼎的老君閣位於青城第一峰絕頂為高臺山,上面的呼應亭,取“登高一呼,眾山皆應”之意。共九層,下方上圓,層有八角,象徵天圓地方、太極八卦;外觀呈塔形,尖頂,中堆三圓寶,寓意天地人三才。閣內中空,聳立著太上老君莊嚴高大的坐蓮銅像,閣外露天台封基,用漢白玉石依勢而建,海漫欄檻、曲折遷回盤旋而上至閣頂。晴霽可眺覽岷邛青峨、成都平原遠近數百里秀色、風光,可謂集天下之壯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