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 (2 / 3)

隴西李氏這幾年也是化名換姓,並且規規矩矩走絲綢之路行商,也不像其他士族那樣在官場之中布子,仿若七大大族中的獨行俠一般,但這樣也使他們成為七族之中最富足的家族,,有錢就是一種實力,無論亂世還是盛世,誰都離不了錢,隴西李氏因此漸漸又有了不容忽視的實力,楊侗曾經在銀行中見過的鄭鳳熾,其實便是李氏子弟,他本人也多次隨著商隊行商,到過西域、波斯、象雄等國,見識和視界遠比這些遺老遺少廣闊。

不管是果斷退出官場,避開一場一場政治劫難,還是現在趨吉避凶,都是李子恆擔任家主時期所發生之事。因此他年紀雖小,但在座之人卻沒人敢小覷於他。李子恆並不是一個有急智的人,與人交往偶爾還會結巴,但他有素大智慧,凡事只要經他認真思量,必定算無遺策,因此趙郡李氏家主偌大的年紀、輩分也高,還忍不住要諮詢一下他的意見。

“晚輩以為現在要分螃蟹,為時過早。”李子恆的目光不經意的流露出了一絲絲鄙夷之色,老實說,他不太跟這些人混。

首先是朝廷正處於嚴厲打壓士族的階段,士族正處於一個人人喊打的困境,大家這麼堂而皇之的聚在一起,不是給朝廷一網打盡的機會麼?但他固然不願,可也沒辦法,畢竟都是同一個圈子裡的人,隴西李氏也不能太過特立獨行,更何況,大家這麼抱團取暖,對誰都有好處,不是嗎?

其次、這些人的思想太危險了,事情到了今天這步田地,竟然還要把所剩無幾的子弟放到大隋官場裡去。這種想法倒也符合大士族一慣傳統,但今非昔比,這時候去滲沙子,不是自找苦吃嗎?與其偷偷摸摸的七搞八搞,倒不如閉上門戶,響應朝廷的政策,利用家中財富,請最好的先生來教導自家子弟,等過了這個階段,再光明正大參與科考也不遲,。只要自家子弟能力強,遲早還能捲土重來;只要自家子弟本事強,佔據中樞某個重要職務,照樣能夠堂堂正正的拉上一批人,這才是千年士族一慣的做法。可這些人倒好,見到朝廷反腐力度加強,使一大批不法官員落馬之後,又開始眼饞這些職位了,打算派出本族子弟參與科考,搶佔這些空缺,然後,集中利用各族財富,把中舉子弟任職之處的經濟搞上來,從而成為耀眼的存在,並利用輿情傳其美名,使之進入皇帝和中樞官員的視野,最終得以晉升。

這些人經過朝廷一次次打擊、挫敗,不單失去了以往的地位,還失去賴以生存的美好名聲,如若輸紅了眼的賭徒一般,已失去士族不動如山的氣度,又因為三學、科舉的步步推進,一個個都擔心未來競爭力度更強,機會更少,所以急著去抓寒士尚未成熟的喘息之機,先發制人,據有官職,這也是他們以陰謀手段,向官場之中瘋狂滲透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行商過程中一次次競爭成功的李子恆,卻覺得世道已經變了,以往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必須迎合現行政策,夯實好自身實力,勇於迎接未來的挑戰,這才是王道。

更令李子恆感到可笑可悲的是,這還沒有開始參與科考,一個二個便已經急匆匆的“分”不屬於他們控制的空缺之職了,人人皆有私心,怎麼可能“真真正正的放下成見”呢?

不過他還是繼續說道:“朝廷一直就處在無人可用的窘境,幾乎每年中舉的學子都得到任命,晚輩認為我們現要做的是幫朝廷多拉幾個人下馬,這樣就會有更多空缺出現;若是我們的人中了進士,那麼人人都會得到任用,如是一來,也不需要考慮如何分螃蟹的事情了。”

“嗯!”高孝基讚許地點頭:“子恆年紀雖小,見識卻是不凡,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各位現在不要急著爭好處,咱們應該利用我們的力量,透過舉報等等方式,先把一些不符合朝廷使用原則的官員拉下馬,製造出更多空位。空位多了,大家就不用傷和氣。”

趙郡李氏家主應和道:“老夫也認為子恆之法極好,大家發動自己的力量,利用這個反貪反腐的機會,配合朝廷的行動,把一些和不法官員拉下來,以便我們的人佔據這些職位;現在我們商量一下,如何來做這件事。”

。。。。。。。。。

就在士族代表商議之時,正有一夥脫下官服,換上常服的男子步入了溫柔坊。

帶頭之人,居然是說官場風氣不好的喬師望,當然了,他說的不好,並非是指平時不能跟美女談人生、談理想,而是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不能與團隊之外的人有更多接觸。

喬師望貌似是第一次來到溫柔坊,見到這般熱鬧景緻,也忍不住讚道:“這溫柔坊好生熱鬧。”

“那是必須的,不然為何要叫溫柔坊?”一向不苟言笑的刑部侍郎劉德威聽了喬師望的話,臉上露出男人才能意會的笑容:“老弟,這兒可是溫柔坊,洛陽城裡的溫柔鄉啊。記得大業六年的時候,老夫剛剛考中進士,看完當年的榜單以後,全體新科進士個個意氣風發,相約到這溫柔坊醉酒賞花,哈哈哈……回味無窮啊。”

許是當兵當久了,喬師望腦漿有些打結,撇了撇嘴:“你們讀書人真是讀書讀傻了,中了進士,竟然不喝酒慶祝,反而跑去賞花。卻不知這洛陽城除了牡丹花之外,還有什麼花給你賞?菊花還是後/庭花?”

劉德威的老臉笑成了一朵菊花:“真是頭蠢牛,到這溫柔坊,當然是賞美人花”

喬師望奇道:“還有美人花這種花?”

一名御史忍俊不禁:“美人如花,不就是美人花咯?”

喬師望這才省悟了過來:“原來如此。”

劉德威說道:“這裡的青樓女子姿容婉媚、能言善辯、乖巧可人,大多精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不管你是俠少還是文人、富賈,她們都能依照你的品味習慣,哄得你留連忘返。”

喬師望明白了,乾笑道:“嫖妓就嫖妓嘛,何必說得什麼清新脫俗?我哪懂你們你們所謂的美人花。既是窯子,那我們還是不去也罷,沒必要把錢花在她們身上。”

“這話就不對了。”劉德威連連搖頭:“少年不風流,老來空發愁。總是樣樣回味一番才不枉在這世上白走一遭,若你現在不珍惜,等到一大把年紀,想來這兒瘋一次,也沒那個本錢嘍。”

旁邊幾名三法官員在一旁連連點頭,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