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907章:小節有虧,大節無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07章:小節有虧,大節無損 (1 / 2)

雙遼郡背燕山靠大海,呈東西狹長之狀,從表面上看,很難給人興旺發達的氣象。這裡是廣袤無垠的燕山山脈,層層疊疊的梯田彷彿一道道跳躍音符,一個個村落則散佈在山巒溝壑之間。

俗稱小米的粟米是北方大地的主要農作物,分為春播和夏播。春播就是在春季的斷霜之後,播種下去到成熟收穫,大概需要一百三十多天時間,也就是四個半月就可以吃新鮮的小米了;夏播是在六月份以前播種,到成熟收穫大約要100天左右,由此看來,粟米的播種時間的不同,生長週期也隨之變化,另外,粟米的成熟時間也會隨著地勢上的北移,有著不小的差異。

這一天,天氣較為炎熱,樹葉有氣無力地耷拉著,泛著青色的粟米經風一吹,刷啦啦地響,沉重的穀穗不斷的點著頭。

這一季的粟米還沒完全熟透,不過農夫已經紛紛收割了,他們不會等到粟米全部金黃才收割,一方面是金黃的成熟粟米在收割時會脫穗掉落,農夫捨不得如此白白浪費掉,青中泛黃收割正當其時,並不影響到產量,不過要多花些時間晾曬而已;早收割的另一原因,是擔心錯過下一季的播種時間,每戶人家的收割勞力有限,所以他們務必要在播種到來之前,搶收完畢,重犁一次田地。

田間地頭,農夫全家老少齊上陣,彎著腰一路割去,身後的粟茬幾乎一樣高,像是用尺子量過一般。很多孩子把大人割好的粟米抱起來往地頭的車上送,他們多在鄉學、縣學讀書,每到收成時節,學堂都會放假十天,讓他們回家幫忙父母搶收,他們把連穗粟米小心放到車上,以免掉了粟粒。他們的父母會不時回頭看上一眼,若是看到自家孩子把粟米捆隨意扔上車,少不要大聲喝斥一頓。

村裡的曬穀坪經過常年累月用石輾輾壓,早就平平整整、光滑如鏡。

收割好的莊稼被放在鋪在坪子上的曬卷,粟米和豆莢早已曬得焦脆,有人戴著斗笠太陽底下用木錘敲打脫粒,噼噼啪啪的響成一片。

還有人牽著拖了小石碾的驢子,在鋪滿了莊稼的曬捲上來回踩,粟粒和豆子紛紛脫落,等到差不多了,再把顆粒不剩的粟秸豆秧揀開,曬捲上滿便是糧食,然後再用簸箕除去雜穗。

這是雙遼郡柳城縣的一個村子,在曬穀坪上的人們各自忙碌著,不過一些男人時不時的將目光瞟向一個面板黝黑的清秀少婦。

這名少婦揹著一個小嬰兒坐在一個馬紮上,正用棒槌敲擊粟米穗子,大概她的孩子正在在哺乳期,所以胸部格外的大,兩條揹帶自胸前交叉而過,約緊了的胸部更顯豐滿,隨著她一槌槌的敲打動作,可以看到她的胸部上下舞蕩。

有膽大的男人,拿她說笑,不過她好像也習慣了,一幅無所謂的樣子,時不時的來幾句,弄得對方更加難堪,惹得一些小媳婦陣陣鬨笑,她背上的嬰兒許是不舒服,用兩隻小手撐著母親肩胛,努力的直起小身子,他太小了,也不知大家說什麼,哪裡有歡笑,兩隻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就掃向哪裡。

“噠噠噠……”這時忽然傳來一陣細碎蹄聲,正在忙碌的人們隨聲望去,就見五匹驢子向這邊馳來,驢背之上坐著五個商人打扮的人。

來人正是劉燕客和他的隨從,他無精打采的騎上馬,病懨懨的行走,短短几天時間功夫,都瘦了一圈,哪還有滹沱水上的飛揚意氣?

旁人不知他中了套,還以為他抓大案,忙碌得食宿不寧,精神萎靡。

可劉燕客本人卻是冷暖自知。

本來,聖上見到門下納言皇甫無逸年紀大、身子不好,繁重的政務壓得他老人家氣都喘不過來,有意把刑部尚書魏徵調去門下省,擔任門下侍郎,從而慢慢接手納言之職,空出來的刑部尚書之職,會從刑部、御部、大理寺的次官之中挑選出來,他也想借此案件爭一爭,至不濟,也能進入聖上的視線,為日後晉升積累基礎,可惜他中了美人計,被那酷似嫂嫂的徐瑩瑩姑娘戲弄股掌之上,最終受制於人;如果讓聖上或是朝廷得知,罷官歸田的下場還是輕的,說不定自己還會成為朝廷訓示刑部、御部、大理寺官員的反面教材,落下個遺臭萬年的惡名。

更叫劉燕客難過的是,如果他真的睡了盧茂之的夫人,這口惡氣也算出了一半。可是直到如今,他才知道徐瑩瑩是盧茂之不知從何處找來的婢女罷了。如此不堪境遇,直讓劉燕客時心情鬱結。

農人以為來的是收糧的糧商,村長段成熱情的迎了上去,將他們請到樹蔭下休息。

劉燕客坐在打磨光滑的石凳,感覺屁股熱乎乎的,立馬又站了起來,當他知道對方的身份之後,問道:“段村長,看樣子,你們村子今年是一個好收成啊。”

段成眉開眼笑地道:“是啊!這都是託聖上宏恩,他老人家讓官員組織大家開渠引水,還教我們積肥深耕、製作水車,有了這些能夠增收的東西,哪怕幹早之年,也不影響收成,大家的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

劉燕客想到一事,又問道:“你們的租子,是等這批糧食弄好才交上去吧?”

段成笑道:“是啊!我們已經收一茬麥子了,可官府只收稻子、粟子和黍子,所以我們自己吃麥子。這稻子、粟子和黍子價格好,交租所剩下的,大家都捨不得吃,會拿去賣錢,換點油鹽、布料什麼的。”

這時節,北方農作物依舊以粟和黍為主,有些水源充足地區也種稻子。麥子雖是旱地作物,但它其實要比粟、黍要求高。加上面粉加工工藝落後,人們通常是把麥子煮熟食用,口感不是很好,所以窮苦人家一般都吃麥飯,能賣好價錢的另外幾種,他們是捨不得吃的。

劉燕客和幾名隨從對視一眼,又漫不經心的朝段成詢問:“對了,段村長,南方兵事頻繁,禍及荊州、揚州,又有天災不斷,以致該地苦寒瘠薄、民不聊生,朝廷都適當減免賦稅……你們這裡有沒有減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