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絲路聯盟’和黑冰臺分別發來一條類似的情報。”凌敬拱手道。
楊侗問道:“何事?”
“是關於西突厥的!”不用楊侗詢問,凌敬便繼續說了下去,“自統葉護可汗被聖上誅殺以後,西突厥陷入群雄割據之亂象,王族立統葉護之子為肆葉護可汗。但他不久即引起部下不滿,被攻殺。肆葉護可汗死後,宗室阿史那泥孰被擁立為汗,即是咄陸可汗。過了不久死於戰亂之中,由其弟阿史那同俄即位,是為咄陸可汗。咄陸可汗亦是個比較有才能的英主,與自立的歌邏祿並稱西突厥雙雄,不過此人和統葉護可汗一樣,是個暴君,對粟特九國,以及治下部屬橫徵暴斂,壓榨太狠,正是這種沉重的稅賦逼得粟特人造反。”
楊侗點了點頭,又問道:“咄陸可汗把造反鎮壓下去了?”
“沒有,現在更嚴重了。最先只是普通牧民選擇,如今已經蔓延到了粟特九國國君,咄陸可汗內部不穩,外有歌邏祿這個大敵,戰爭打得相當激烈。除此之外,波斯、吐火羅等等數十個被西突厥所征服的國家都爆發了反抗西突厥戰火,起兵浪潮風起雲湧,各國軍隊紛紛殺死西突厥吐屯官員,攻擊咄陸可汗的駐兵,令他焦頭爛額,不得不將與歌邏祿作戰的軍隊,調去鎮壓西方的起義。”
阿史那思摩在阿爾泰山以東建立了他的汗庭,阿爾泰山以西則是一脈相承的西突厥,凌敬為了讓楊侗接見阿史那思摩的時候有參考,便將西突厥的情況說了出來。
“這麼說來,阿史那思摩是有兩手準備,一是統一東/突厥,二是向西發展?”楊侗聽明白凌敬的意思了。
“微臣確實是這麼認為的,不過微臣與楊尚書多番試探,他的目的還是統一東/突厥,彷彿不知道西突厥的變故。”
“來人,將南部可汗請來!”楊侗沉思半晌,覺得與其胡亂猜測? 不如直接問清楚明白? 不過西突厥之變,倒是成了他的一個發展的方向? 要是運作得當? 大隋完全可以從中分到一塊肉。
“喏。”帳外傳來傳令兵的聲音。
不久,‘地頭蛇’李客師將阿史那思摩帶進大帳? 走到近前,躬身便拜:“臣阿史那思摩拜見聖上? 恭賀聖上取得大勝。”
他從一個庶子變成可汗? 完全是楊侗和大隋恩賜,而且封號也是楊侗所封,並給了他“傳國玉璽”一般的金狼旗,這令他對楊侗既敬畏、又感激? 因此一直以臣子自居。但正所謂有求於人? 心虛三分,面對楊侗的時候,心中別有一番感受。
“南部可汗免禮,請坐。”
“臣多謝聖上。”阿史那思摩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這才入座。
他此次前來的目的十分簡單? 就是希望能在大隋的扶持下,成為草原上的霸主? 但前提是要擊敗頡利可汗、薛延陀、契苾何力、黠嘎斯等勢力。
僅憑自己之力,單獨打敗一個勢力? 也不是不能辦到,不過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要是自己衰弱下去? 恐怕只會便宜他人? 要是有強大的隋軍相助,那就不成問題了。只是楊師道和凌敬的態度十分曖昧,沒有絲毫表態,阿史那思摩便知道這種大事只有楊侗才能做主。
“南部可汗的來意朕已知曉。”楊侗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道:“你這些年也要默默的支援大隋,作為回報,朕也願意看到你統一東/突厥,結束草原上的紛爭。”
楊侗的表態讓阿史那思摩大喜,讓他看到了一線光明,但楊侗話音一轉,又說道:“不過你也知道,隋唐之戰即將發生,我們暫時是無法兵進草原了,請你理解朕的難處,耐心等待。”
楊侗態度十分明顯,你們自己打生打死,與朕沒有半毛錢頭條,但想讓大隋出兵,門縫都沒有,這讓阿史那思摩的希望徹底落空。
但阿史那思摩並不想這麼簡單放棄,他這次不僅自己來了,還以犒勞隋軍為名,一口氣進貢了三百萬頭牛羊,採用阿爾泰山的玉石、珠寶、黃金也一律送去了大興,可謂是下足了血本,這是他這幾年透過不斷打仗而收集到的財富,雖不至於讓他傷筋動骨,卻也耗去了七八成,要是就這樣灰溜溜跑回去,恐怕自己麾下嫡系將領也大為不滿,懷疑他的領導能力,只因這些財物不是阿史那思摩一個人的,而是大家為了得到更多回報,才十分肉疼的捐獻出來。
他拱手道:“臣能理解聖上,但頡利這些年來蠢蠢欲動,臣擔心他再次和西突厥勾結,要是西突厥殺回草原,我們兩面受敵,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還請聖上體諒臣的心情。”
“這你大可放心。”楊侗明白阿史那思摩的意思了,他不是害怕頡利可汗,而是擔心自己兩面受敵,既然這樣,那就好辦了。他笑著說道:“據朕所知,波斯、粟特、吐火羅等等被西突厥奴役的國家都在造反,造反的風潮席捲了整個西突厥,縱然是頡利與西突厥再次勾結,那也只是名義上的結盟。西突厥可汗咄陸可汗一個兵都派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