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779章:退往襄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9章:退往襄陽 (1 / 2)

舂陵的唐軍大營建在湖陽縣城以北、比水以南,只需往西南方向行軍兩百二十多里,即可到達襄陽,荊王李孝恭掌軍、駙馬柴紹管政,兩人配合默契,將舂陵軍政打理得井井有條。

和朝野上下一樣,李孝恭和柴紹也在關注楊侗和二吐聯軍之間的戰事,但他二人現在最關心、擔心的問題,能否將這支軍隊完整的帶回襄陽、帶入益州。

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他們沒有被休戰協定的迷濛遮蔽雙眼,他們一致認為,隋軍如果坐視他們安然回軍,隋軍如果不利用舂陵軍撤往襄陽、失守營寨防護的契機將他們殲滅,那就是楊侗無能、楊善會平庸無知。

很顯然,楊侗、楊善會都不是這類人,否則也不會在新野屯積數十萬大軍了。

如果說強大的隋軍是他們轉移襄陽的外敵,那麼內部同樣充滿了不太穩定的因素,這十二萬大軍之中,大部分是蕭銑帳下諸王帶來的降唐之軍,巴蜀、關中唐軍只有五萬人,其他七萬要麼是蕭銑的軍隊,要麼是強徵入伍的南舂陵人,還有很多竟陵人、南陽人。

當隋唐休戰協定簽署後,儘管李孝恭、柴紹隱瞞了訊息,但唐朝以荊北五郡換取半年休戰時間的訊息早已傳遍天下,而且士兵平時要屯田,接觸不少地方上的百姓,所以根本隱瞞不了,這個協定造成士氣低落是一回事,關鍵是大家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了,一旦撤離舂陵,逃兵潮難以避免。

大帳內,李孝恭來回踱步,就在剛才,他收到了李建成的命令,讓他們儘快退回襄陽,以免夜長夢多。

放棄舂陵西撤襄陽,對李孝恭來說,那是一句話的事情,但李孝恭擔心的是他的軍隊,士兵們現在士氣低迷也能保護穩定,是大家都認為他李孝恭可以帶著大家回到襄陽,接受李建成的封賞,要是隋軍突然來犯,在極度恐懼之下,他很擔心軍隊崩潰。

對於他們現在來說,從舂陵湖陽到襄陽兩百多里路,將是一條充滿殺戮、充滿死亡的逃亡之路,要是佈置不當、應對不力,全軍覆沒的下場必將重演。

可是除了儘快率軍西進襄陽之外,他們似乎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這時,同樣一籌莫展的柴紹在一旁說道:“殿下,末將覺得越拖下來,形勢對我們越不利,首先,士兵士氣低落是前途不明所致,當務之急是帶著大家撤到襄陽,雖然會讓士兵失望,但也讓大家獲得安全感,然後我們會同太子,於襄陽整頓軍隊,以斬去枯枝敗葉、保留根鬚主幹的方法剔除不穩之兵,留下計程車兵將是忠誠大唐的精銳之兵。”

李孝恭麾下第一將盧祖尚也說道:“柴將軍所言極是,隋唐兩軍處於敵暗我明之勢,楊善會對我們知根知底,可我們既不知道隋軍有多少人,也不知道他們何時來攻,正是這種未知,致使全軍處於渾渾噩噩的恐懼之狀,長此生活在高度緊張、恐懼計程車兵,營嘯都有可能,真要到那地步,不須隋軍來打,我軍自己都會在營嘯中拼殺乾淨。李密的營嘯,便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盧將軍這話,也是卑職最擔心的事情。”武士彠起身道:“我們現在宜動不宜靜,只要我軍動了,隋軍也會跟著動,我軍就處於主動地位。”

李孝恭點點頭,苦澀道:“你們說的都對,都說到了致命的地方。可我們對隋軍一無所知,實在太被動了,我很擔心對方在唐子山一帶攔截我們,那可是一馬平川的曠野,對騎兵有著天然的優勢。”

“那殿下是怎麼想的?”武士彠知道李孝恭被羅士信搞過一次全軍覆沒,如今對騎兵可謂是深懷警惕。

“我是這麼想的。”

李孝恭望著眾人,忽然露出一抹笑意,“不管我們往西還是往南撤離,都在隋軍的意料之中。不如我們反其道行之,殺向東邊的漢東郡,然後繞過桐柏山,避開楊善會的大軍,全力北打兵力空虛的淮安、穎川、滎陽,直接將戰火燒到洛陽所在的河南郡,當隋軍前來圍堵之時,折向東郡,據瓦崗為基,縱兵於青州,這是其一。其二、從漢東過安陸,直取江夏,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相信那邊的兵力不會太多,我們完全可以以戰養戰。”

“我個人認為南下的成功性更大、也更安全,因為隋朝收復江淮、江南的時間不久,地方百姓對隋朝的歸屬感遠不如北方人,要是我們運作得當,最不濟,我們也能佔據九江、豫章、鄱陽三郡,利用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將揚州攪他個天翻地覆。”

眾人一陣目瞪口呆,柴紹和盧祖尚對望一眼,柴紹連忙說道:“殿下,聖上和太子的意思是我們回襄陽,然後坐鎮巴東,堵截隋軍西進之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