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772章:何不食碘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2章:何不食碘鹽? (2 / 2)

李客師問道:“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柴達木盆地不僅是中原大地鹽礦之最,也是天下鹽礦之最,而且還蘊藏多不勝數的鐵礦、銅礦、錫礦、煤炭等等物資,稱之為‘聚寶盆’毫不為過。一旦開發起來,可不了起。鐵礦、銅礦、錫礦暫且不說,單是鹽這一項就是造福大隋百姓的偉大工程。”

“聖上,西海大大小小的湖鹽都泛著青色,好看倒是好看,但此鹽又苦又澀,哪怕是牛羊也不舔一下,人如何吃得?”李客師皺眉道。

楊侗解釋道:“西海湖鹽的結晶鹽其實是天下最上乘的食用鹽,之所以苦澀是鹽中含有很多肉眼看不到雜物,只要將這些雜物淨化,西海各個鹽湖遍地都是結晶鹽就會成為世間最好的食鹽,要是進一步提煉,甚至能變得跟雪花一樣白。”

“雪花一樣的可食鹽?”眾人心中巨震。

楊侗點頭說道:“對,西海遍地都是的結晶鹽,只要運用朕的技巧,僅是西海一郡,如石頭、泥沙一般的鹽就足夠大隋萬年食用。我大隋再無缺鹽之憂。”

“鹽是必需之物,然而鹽價過高,百姓苦不堪言。真要如此,我大隋有福了。”衛鳳舞對丈夫信心十足,又驚又喜的說道。

“皇后言之極是,大隋別的地方另說,但近在眼前的雍涼二州歷來缺鹽,所有食鹽都是從江南、巴蜀等地運來,這茫茫萬里路,一斤食鹽到雍涼耗費的人力物力不而言而喻,使一斤食鹽到了雍涼地區價格是成倍成倍的翻。”李客師分析道:“在微臣來看,鹽價之所以居高不下,一來鹽的產量少;二是運輸之路漫長,成本巨大;三是鹽商為了牟取更多不仁暴益,放肆加價,甚至很多奸商以次充好,百姓花費不少錢財買來的卻些有毒的毒鹽,這種鹽就如慢性毒藥一般,吃多了、吃久了,就會中毒身亡,這也是長壽者稀少的一個原因。”

楊侗深以為然的點頭,李客師這話就到點子裡去了,關鍵還是好的食鹽產能嚴重不足,導致供不應求。

問了李客師一下,才知道現在的產鹽方法十分原始,先用水淋原料,溶解鹽分製成滷水,然後倒入大鍋里加熱蒸乾水分,最終取得鹽粒。但這種生產工藝耗費大量柴草,費工費力的結果是產能還能低。值得一提的是,煎鹽之前,滷水需晾曬以提高鹽分濃度。所以人們通常往滷水中投入蓮子,根據蓮子沉浮位置確定滷水濃度,其原理跟密度計完全相同。

但是楊侗以前去海南旅遊的時候,路過一個曬鹽場,發現他們製鹽的方式相當簡單,就是用太陽曬乾的海灘泥沙澆上海水過濾,製成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存在池中,在陽光下蒸發結晶成鹽,得到的食鹽還很多。有的人乾脆利用地勢在海邊修築鹽池,直接將海水匯入其中,在陽光下自然蒸發結晶成鹽,連制滷這一步都省了。

楊侗覺得自己這個皇帝當得真是不盡人意,以前關注的多是軍事,和朝廷各項重大決策,與百姓息息相關柴米油鹽醬醋茶,並沒深入專注、研究過。

要不是衛鳳舞和李客師聊起了柴達木盆地,令他忽然產生了疑惑。

只怕無食鹽之憂、不知民間食鹽之苦的楊侗有朝一日聽說百姓無鹽可食之時,鬧出“何不食碘鹽”的笑語。

也在這時候,仔細一想的楊侗發現前世很多習以為常的簡單技術,在大隋卻是無價之寶。

沒重視,不是不在意,是他太非凡了,先是皇孫、後是皇帝,從沒給日常小東西難過,就說鹽,他一家子吃的肯定是天下最好的,從來沒缺過,他關心幹嘛?楊恭仁他們這些古代人認為粗鹽、劣質毒鹽充斥市場很正常,自然也不會提起。

還有洗澡洗頭的皂角,同樣是楊侗日常使用的小東西,但對於別人而言,卻是天價。

簡而言之,就是他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