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隋第三世> 第617章:朝議定殺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7章:朝議定殺心 (2 / 3)

“難道楊侗的擴軍五十萬之說是裝腔作勢不成?”見劉文靜大出風頭,裴寂心下十分不爽的說道:“而以隋朝百萬之師,完全可以多方開戰,劉相……”

“楊侗確實是擴軍了!”不等裴寂說完,劉文靜便打斷了他的話,“楊侗的主戰之師皆是縱橫域外的精騎,兵種相當單一,他們在平原確實無抗手,但是水網遍面的江南,精騎沒有多少發揮的地方,如果幾十萬精騎南下,恐怕正和李密之意。同樣道理,騎兵在山川遍佈的巴蜀亦是沒有多大用處。而據情報上說,所擴之軍皆以步卒、水師為主,可見楊侗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也說明,隋軍雖有雄師百萬,但是能夠投入南方戰場的兵力,有一半就已經很多了。”

裴寂毫不示弱地反駁道:“步卒變成騎兵難,騎兵變成步卒易,隋軍雖是全軍皆騎,可是他們始終沒有忽略步戰訓練;晉王和楊善會在長淵那一場戰役,便足以證明隋軍下馬之後,戰力並不比騎戰差,而在朱陽關發生的攻堅戰,亦把隋軍的步戰能力、攻堅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另外還有一點相當關鍵,劉相國當初以堤壩的方式迫使隋軍讓路,但是楊侗也以同樣的方式來威脅我們,如今在漢川東西兩邊各築有一座大堤,難水大堤決堤的話,清化郡變得一片澤國;漢水大堤決堤,西城郡盡毀。若兩邊同時決堤,下游城池和兵營盡皆毀於大水之中,隋軍則可乘坐船隻、竹筏殺入我大唐腹心之地。”

劉文靜默不作聲。

他不是無理也要爭半天的裴寂,知道對方說的是無可迴避的事實,倒是沒有出聲反駁什麼。

“劉相國,如果決堤破防,你還堅持認為隋軍不會攻我大唐嗎?”裴寂見劉文靜無言以對,得意洋洋的說道。

裴寂雖然說得有道理,但這小人得志的模樣,令眾人為之皺眉。

“父皇!”李建成起身拱手道:“劉相國分析得面面到位,處處點到了隋唐魏的優劣,從隋朝目前的處境來說,在沒有佔領淮北之前,估計是不會與大唐為敵的。而且決堤發生之前,我大唐完全未雨綢繆的挖掘水渠,平時灌溉農田,若隋軍真的決堤,還能起到分洪作用,這樣即能讓西城、清化的防禦設施不受大水破壞。我軍照樣可以用之前防禦手段將隋軍抵禦在國門之外。”

李世民介面道:“皇兄的未雨綢繆很有必要;但我們也要認可隋軍的強大,楊侗現在完全有兩線作戰實力,而徐世績、王伯當的實力,還沒有強大到讓楊侗舉國之力去攻打的地步,楊侗只須出動二十萬軍隊,就能把淮北七郡收入囊中,即便他出動了五十萬大軍,手中仍然還有三五十萬大軍在手,仍然可以從各個地方攻打巴蜀。所以我認為,我們外緊內松的防禦計劃很有必要改一改。”

李世民一話讓眾人意識到,他們的防禦是何等漏洞百出?他們沒有強大軍隊坐鎮後方,卻奢談禦敵於國門之外,著實欠考慮了。

“聖上,微臣完全贊成晉王殿下的計劃!”劉文靜也表態道:“隋朝現在太強了,而我們的局勢很不利,必須考慮撤離的問題。如果房陵、舂陵、競陵、夷陵失守,那襄陽就會成為孤城一座,我們必須在襄陽之後建立第二道防禦,否則到了戰事不利的時候,就無法撤入巴蜀,會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儘管劉文靜一番話有點事後諸葛的意思,但他所說的無法撤入巴蜀的判斷卻引起李淵的重視,李淵沉思良久道:“那依劉相的意思,我們該如何佈設第二道防禦?”

“夷陵、巴東!”劉文靜點了兩個地方,然後說道:“尤其是夷陵,更是連線巴蜀和荊州的咽喉要地,從古至令,三峽道上的的夷陵、秭歸、奉節、巴東都必須要有重軍駐防,但我們在這些地方只有戰力不足的郡兵防禦,要是隋軍鑽了空子,從南郡出兵佔領夷陵,後果不堪設想。”

李淵暗吃了一驚,默默點頭道:“晉王率領你手中軍隊和一半新兵到夷陵坐鎮,一邊防禦隋軍,保證巴蜀和荊襄暢通,一邊訓練軍隊,為我大唐訓練出一支精悍的強兵。”

“喏!”李世民心下振奮不已,他從朱陽關戰敗至此,經過戰後分配之後,手中只有兩萬嫡系部隊,而這新兵計有十萬人,其中有流民、有僧侶、有道士,有了父皇這道命令,他可以挑選五萬精悍之士駐紮於夷陵,這樣就有七萬大軍了,關鍵是巴蜀之糧送到襄陽必須經過夷陵,不用擔心有斷糧之險。

“雖說楊侗佔領淮北之前,不會進攻大唐,但楊侗的實力擺在那裡,也不知徐世績和王伯當能夠堅持多久,當他佔領了淮北之後,未必不會調整進攻方向,所以給我們準備的時間已經很短很短,事關我大唐生死存亡,諸位卿家務必把這時間利用在軍政之上。”李淵吩咐道。

“兒臣遵命!”

“微臣遵命!”

眾人應命。

這時,蕭瑀拱手問道:“聖上,那房玄齡怎麼辦?我們還需要跟談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