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文帝時期
劉啟嗔目而視。
倒不是為了偌大平民喊冤,他的能力暫時還看不到那裡。
但也知道一件事。
文明的璀璨來自與普羅大眾。
只限制於特定範圍下的文化,只會消失殆盡。
換言之,清朝是在行另一種亡國之策。
一如秦亡六國史書一般。
“阿父,清朝會長久嗎?”
劉啟在感情上不希望,但理智上確實看不到一絲光亮。
而劉恆自一開始就表情淡淡,好似一切與他無關。
聽到劉啟的話,也是平靜道:
“觀歷朝歷代的統治政權,基本上首要任務都是以融入中華文化為先。”
“以文化促團結,求謀發展。”
“清朝反道而行之,最終只會導致一場浩劫降臨。”
劉啟張了張嘴,晦澀道:
“浩劫?”
劉恆目光幽深。
“清朝的對手,可不是什麼草原了。”
“你忘了天幕曾言,八國聯軍之事嗎?”
“他們可是打到北京了。”
……
{第二,主動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
{以前常說清朝“閉關鎖國”,但不明究竟,只是書本上怎麼寫就怎麼背罷了。}
{但其實清朝貴族從沒有放棄和世界的交流,他們一直在獲取其他國家的資訊和情報,但他們卻選擇閉關鎖國。}
{從明末開始,大量傳教士進入中國高層,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時期,宮廷裡就生活著近八十位傳教士,這些人表面上叫傳教士,其實都是西洋學者。}
{德國人湯若望進呈《西洋新法曆書》,在順治朝管天文和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