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提過兵權的事。”
李隆基捻起一顆葡萄扔嘴裡。
“正德嘉靖這兄弟倆有點意思……”
……
大隋。
“這似乎像是一種警告?”
楊堅不信這十幾名宮女個個都是具有大無畏精神的人。
明知刺殺皇帝是誅九族的重罪,為何還義無反顧?
而且也沒提過族誅之事?
只是簡簡單單的“謀逆伏誅”四字?
難道這十幾名宮女就是那麼巧,都是無父無母之人?
那這暗子埋的可真夠久的!
……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捻著鬍鬚,若有所思。
一般來說,兇殺案的犯罪人數與暴露機率成正比。
參與犯罪的人越多,暴露的機率也就越大。
畢竟人多口雜人心不齊。
主犯可能守口如瓶,但從犯或許是個話癆。
主犯也許豁得出去殊死一搏,但從犯也許想著撈一筆就溜之大吉。
不管如何,最終肯定會被司法人員撬出個缺口。
而整整十六個人,還是十六個宮女,謀劃殺害的這個人還是具有至高無上威嚴的皇帝。
偏偏在行動前竟沒有絲毫的暴露,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答案很明顯,敵在皇宮!
趙匡義將視線放在那兩名妃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