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皇帝,無論如何都是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但是“壬寅宮變”在《明史》中的記載非常簡單:
“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誅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
一行字,無頭無尾,輕描淡寫。】
【而《明實錄》則載:“宮婢楊金英等共謀大逆,伺上寢熟,以繩縊之……”】
【與其它有前因後果的記錄不同,這裡史官也一反其道,沒寫宮婢刺殺原因,只簡單記錄了行刺過程。】
【她們試圖用繩子勒死皇帝,結果慌亂間把繩子打了個死結,導致刺殺行動失敗。】
【直到那本集明朝野史之大成者,《萬曆野獲編》出世,眾人才知道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也就是所謂的採宮女月經煉丹,宮女不堪受辱絕地反擊。】
【至於其餘詳實的明史資料中,關於“壬寅宮變”的記錄也只有寥寥數筆。】
【甚至連朱厚熜得救都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目前流行的說法,一個宮女在暗殺皇帝的過程中後悔了,跑去找方皇后,然後皇后趕到曹氏處,救下皇帝。】
【還有一個說法,是《皇明大事記》記載,“壬寅宮變”的當晚,陸炳突生心理感應,帶著校尉急跑至宮門外,得了皇后懿旨,救了皇帝】
【這整件事都影影綽綽,晦暗詭譎。】
【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
【壬寅宮變爆發,朱厚熜險些被宮女所殺,因而搬入西苑,不再輕易召見大臣,只有閣員、尚書等少數官員可以面聖。】
【那個充滿雄心壯志的皇帝一夜之間就消失不見了。】
……
大唐·玄宗時期
“肯定是有陰謀啊……”
“擅長女紅的宮婢,又怎會把繩子打成死結呢?”
“十六名宮婢在沒有任何侍衛阻攔的情況下,潛入寢宮聯手刺殺皇帝,偏偏皇帝正在睡覺,完全沒有防備。”
“你說這裡沒問題,朕不信。”
李隆基突然發現一個盲區。
“好像天幕沒說過他執掌兵權的事啊?”
李泌回想片刻,果斷道:
“沒有,從皇帝上位,雙方就一直在禮制上面糾纏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