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風和夏筱詩駐足在原地多等了一會,直到火車“嗚嗚嗚”的鳴著汽笛、拖著黑煙駛出應天南站,他倆才坐回車內。
一個姑娘踏上了回國路、一位女兒踏上了回家路、一名士兵踏上了歸隊路……
午後。
大都督府仍像往常一樣運作著,來來往往都是步伐匆匆的參謀和文職。
相較於兵部那樣的朝廷部門,在這裡供職的女性人數要少一些。
一杯茶水驅散了午後的睏乏,周長風來到參謀處三號議事廳聽取今天的報告。
“……上月,我軍空戰中擊墜敵機三百一十四架,地面高炮擊墜敵機三十九架,炸燬敵在地飛機四十架;我海軍損失各型轟炸機二十二架,我空軍損失驅逐機三百九十架,轟炸機三十八架,偵察機四架。”
連綿不絕的夏威夷航空消耗戰讓大明空軍相當鬱悶,從去年到現在十幾個月的時間從未中斷過。
雖然還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可八千多架各型飛機和一萬餘機組成員的永久損失(死亡和被俘)不可謂不大。
況且除了東線夏威夷,大明空軍在南亞次大陸和澳洲同樣在和英國、英屬印杜、澳大利亞皇家空軍進行消耗戰,只不過烈度要低一些。
大明空軍至今仍沿用著戰前制訂的訓練標準,總飛行時長鬚達到250小時。對於規模浩大的總體戰而言,這個數字似乎太大了,美軍現在施行的削減版訓練標準也只有200小時。
可以說已故皇太子朱立鍥的所作所為遺澤至今——至昌三十七年時,在他的力推下,諮政院撥款2.4億圓在濟南和西安建設大型飛行員訓練基地,還有6000萬圓用於資助全國各大高校創設飛行社(團)。
各大航校和訓練基地都在竭盡所能的培養飛行員,不過損失速度已經快過培養速度。
兵部軍訓司又一次發出警告,曰:如果再不縮短訓練時長,那麼按照當前損失速度可能四個月後就要出現飛行員短缺的狀況了。
其實這個建議好久以前就有人提出了,不過空軍方面一直拒絕,認為這樣降低飛行員素質的辦法是不可取的。
“太追求質量也不行啊,我們一年打死的幾千美國飛行員人家一個月就訓練出新的來了。”周長風問道:“軍訓司那邊意見是什麼?怎麼個縮短法?”
“初級和中級教練機時長各減二十個鐘頭,飛行時長縮短到二百一十個鐘頭。”一名文職少校回答道。
“我看行,再跟空軍那邊認真講講吧,仗都打到這個份上了,咋還想著速勝呢?”
“是!”
讓大明空軍鬱悶和無奈的是,受限於幾個島嶼修建不了太多機場,美軍其實只在夏威夷僅剩的五座機場維持一支“規模很小”的航空兵力量——大約1000~1100架飛機。
實際上世界另一端的德社空軍才算是扛下了大半。
此時此刻,美國陸軍航空隊在英國(第8)、葡萄牙(第9)、義大利(第15)總共部署了1.03萬架各型飛機,其中轟炸機約4000架、戰鬥機約4700架、運輸機和偵察機約2300架,還在不斷增多中。
另外,英國皇家空軍的規模同樣龐大。
歐洲上空可以說殺了個昏天黑地,德社空軍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處境比之大明空軍更加艱難。
英國人成功把梅林發動機裝入了野馬,本就設計優良的P51A由此更為強勁,效能又有了質的飛躍,這種型號被稱作P51B,羅羅公司已經授權美國人在戰爭期間免費量產這種發動機。
之前對P51A嗤之以鼻的德國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3月1日發生在塞利維亞的空戰中他們被新銳的P51B剃了個光頭,損失8架Bf109G卻一無所獲。
美軍對此十分滿意,決定加速生產如此卓越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