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那樣倒也好,”喬梁笑了笑,“他們想要體面,那便給個體面。”
英國人當然不傻,明人對南洋地區垂涎三尺、致力於將之變成後花園,這可以說是必然的。
一個龐大的帝國怎麼可能長久的容忍其它國家的勢力堵在自己家門口?
在此之前英國人從未有絲毫服軟,一直堅決表示如果大明侵犯、顛覆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利益,那麼戰爭絕對不可避免。
大明也是屢次試探,派艦隊巡航、派人公然蒐集地形資料、故意挑撥僑民鬧事之類的事情沒少幹,英國方面自然是一次又一次的外交抗議。
角力了這麼些年,大明君臣已經把試探當成了例行公事一樣的舉措,說不定哪天英國人真就低下了自己引以為傲的高貴頭顱呢?
風和日麗的十月二日便是英王的加冕儀式,整個倫敦的氛圍都因之而變,莊重中帶著幾分激動,離家前去參觀的人們也大多興致盎然,街道上車水馬龍,隨處可見正在竭力維持秩序的警察。
加冕儀式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歷史時期和君主意願,但大體上是相近的,至少基本流程不會變。
英國從古至今的加冕儀式基本都在坎特伯雷、威斯敏斯特這兩座大教堂之間做選擇。
而這一次,喬治六世選擇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加冕。
上午八點多,在皇家騎兵們的護衛下,喬治六世與妻子伊麗莎白自倫敦塔啟程前往大教堂,途經特拉法加廣場、議會廣場。
君主的加冕儀式自然是由大主教親自主持的,待到四十二歲的喬治六世緩緩坐到那有著超過七百年曆史的椅子上以後,大主教便開始宣讀國王應當履行的職責與義務。
最後,他鄭重問道:“陛下,國王加冕誓言被視作與法律相同,你願意宣誓嗎?”
神色肅穆的喬治六世頷首道:“我願意宣誓。”
“你是否在尊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它領土的習俗的前提下進行治理。”
“我會的。”
大主教接著奉上誓詞,喬治六世則拿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至此,加冕誓言正式生效,大主教緩緩掃視在場的所有人,接著示意眾人祝聖。
號聲和樂聲響起,大教堂中的全體英國人和英聯邦代表都齊聲高呼“天佑吾王”。
接著,象徵宗教權威的寶球、代表君主權力的權杖,寓意正義的鴿子金棒都被先後授予喬治六世。最後,大主教則把一頂十七世紀時製作的金質聖愛德華王冠戴在國王的頭上。
移步到一旁的王座以後,在場的全體王室成員都一齊跪地致敬。
等到王后伊麗莎白的加冕儀式結束以後,國王與王后乘坐著名的黃金馬車進行巡遊,結束後返回白金漢宮。
頭戴高高的熊皮帽子、身著鮮豔的紅色上衣和黑色長褲的皇家衛兵總是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在這個沒有網路的年代,初次目睹這些衛兵的裝束自然更加讓人好奇。
“炫耀武功罷了。這種熊皮高帽本是法國人的最愛,他們甚至給不同的兵種規定了帽子的高度,還搞上許多花裡胡哨的配飾。”喬梁向吳原欽解釋道:“滑鐵盧之戰以後,英國人的衛兵也換用了這種帽子,說是紀念來之不易的勝利。”
後者想了想,評價道:“這身裝束倒是比大漢將軍輕省得多。”
“現在也不興披甲了吧?好幾回都沒見著了。”
“看日子看地段,至少西安門跟承天門那兒的都是披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