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到了四點四十分,其實從回到司令艦橋算起,就只有半個小時,電訊軍官送來第一份戰報。
來自領隊長機,轉發的護航戰鬥機的報告。
前出的“颱風”遭遇狹夷海軍的零戰機群,在經過一番激戰之後,“颱風”依靠數量優勢驅逐了零戰。
此時,是四點三十七分。
這份戰報,就像是除夕夜裡炸響的第一枚鞭炮,點燃一條導火索,引爆了掛在這條導火索上的一大串鞭炮。
隨後十幾分鍾,陸續收到幾十份戰報,平均每分鐘就有三份。
沒錯,就是第一批攻擊機群發回來的戰報。
其實,這也是“帝都”級獨有的能力。
因為彈射器的功率更大,所以“帝都”級搭載的魚雷機與轟炸機都能超載起飛,所有指揮機,也就是大隊長與中隊長的座機都配備了長波電臺,在執行攻擊任務的時候能充當前線指揮平臺。
當然,也能夠在戰鬥中用電臺向母艦彙報交戰情況。
為此,“帝都”級搭載的電臺數量是“龍江”級的三倍,而且電訊中心的面積擴大了一倍多,總共設有十六個工位。除掉用來跟海軍司令部聯絡的,必須隨時保持線上的一個工位之外,在執行戰鬥任務的時候能同時跟十五架戰機保持聯絡,準確說是能同時接收十五架戰機傳送的電報。
當時,這樣的通訊能力可以說是嚴重過剩。
位於甲板兩側,像是魚竿的幾十根可收放天線,成為了兩艘“帝都”級最為顯著的外觀特徵。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那就是得不斷的讓電訊軍官把收到的戰報送過來。
整個戰鬥,也就持續了十多分鐘。
四點四十三分,在伴隨的護航戰鬥機掩護之下,第31大隊,也就是由“帝都”號搭載的第三艦載航空兵聯隊第一大隊的攻擊機群飛到敵艦隊上空,八架魚雷機與八架轟炸機,在大隊長率領下,對一號敵艦“翔和”號發起了攻擊,取得命中兩彈三雷的戰果,有三架魚雷機被擊落。
四點五十二分,由“陪京”號搭載的第32大隊的機群殺到。在幾乎沒有受到阻攔的情況下,對二號敵艦“瑞和”號發起了攻擊,且命中三彈三雷,自身卻無一損失,十六架魚雷機與轟炸機均全身而退。
只是,有五架“颱風”在俯衝掃射護航戰艦的時候被高射炮擊落。
關鍵就是,在整個戰鬥當中,攻擊機群都沒有遭到敵機攔截,似乎第五航空戰隊放棄了抵抗。
怎麼可能!?
哪怕是圈養的肥豬,挨宰的時候也會拼命反抗。
何況,那是一支由近萬名職業軍人控制的,用最強大的工業機器打造出來,得到全面武裝的艦隊!
雖然連續收到了幾十份戰報,但是白止戰一直持懷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