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戴蒙德港的行動比預先設想的更順利,根本就沒有遇到麻煩。
隨著第一個裝甲營上岸,在21日的夜晚,陸戰隊就發起了進攻,而且常順利的攻入了港區。
雖然遭到了梵軍的抵抗,但是沒有想象的那麼激烈。
關鍵還有,梵軍也只是抵抗,並沒有大肆破壞港口裡的基礎設施。
除了沒有料到帝國陸戰隊會攻打戴蒙德港,也就沒有提前做準備之間,還跟梵軍計程車氣有很大的關係。
說得直接一點,大部分梵軍官兵在進行了象徵性的抵抗之後,就主動繳械投降。
對於在古吉邦苦戰過的第五陸戰師的官兵來說,反到不是很適應,因此表現得有些過於謹慎。
在22日凌晨,陸戰隊就控制了整個港口。
只是,直到22日下午,前線部隊才發出捷報,宣稱佔領了戴蒙德港,而這個時候,陸戰隊已經攻入城區。
準確的說是開進了城區。
讓陸戰隊官兵萬分疑惑的是,戴蒙德港的居民並沒表現出害怕的樣子,更談不上自發的進行反抗。
陸戰隊開進城區的時候,當地居民的反應可以說非常的冷漠。
彷彿,這場戰爭跟他們無關。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原因。
戴蒙德港所在的西孟邦,由德城直接管轄,跟那些原本獨立,後來被梵羅國吞併的邦有巨大區別。
最主要的差別,其實就是缺乏自治權。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西孟邦必須無條件的服從由德城中央政府下達的命令,最先進入到軍事管制狀態。那些擁有自治權的邦,除非已經遭到了攻擊,不然可以藉口要立法機構批准而推遲發起動員的時間。
對於西孟邦的居民來說,這絕對不是好事。
只是在9月到11月的這3個月裡面,進駐西孟邦的梵軍就按德城的命令,強行收購了差不多1000萬噸糧食。
這是什麼概念?
雖然西孟邦本身是產糧大邦,還是水稻主產區,很多地方能做到一年三熟,但是受到糟糕的水利設施限制,加上基本沒化肥可用,糧食的單產量並不大。理論上,西孟邦的水稻年產量在3500萬噸左右。
這個產量,看上去不少,可是能夠徵用的,也就是富餘的糧食並不多。
關鍵就是,西孟邦也是人口大邦,按照官方的統計資料,已經超過了1億,而實際肯定更多。即便按照1億人計算,西孟邦每年也要消耗掉大約2500萬噸糧食,能夠輸出的就只有1000萬噸。
和平時期,西孟邦一年輸出的糧食也確實在1000萬噸左右。
有趣的是,在過去幾十年裡,西孟邦出口的糧食大多賣給了孟國,準確說是由在孟國註冊的貿易公司收購,然後轉手出售到其他國家,其中大部分流向梁夏帝國。直到幾年前,巴鐵才取代梁夏帝國,成為了梵羅大米的頭號進口國。巴鐵能成為糧食進口大國,與其工業化有很大的關係。
嚴格說來,實現工業化,或者說正在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幾乎全是糧食進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