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鎮南在29日的凌晨,快天亮的時候才收到訊息,而此時,前線的戰鬥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戰鬥在28日深夜打響,首先跟第十七裝甲師先頭部隊遭遇的是一支偵察分隊,最多就一個連的兵力。因為在深夜,而且是突然遭遇,所以在交火之後,梵軍的偵察連立即就往東撤退。
對於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的前線指揮官來說,顯然不會放過送到面前的戰功。
只是,在下令追擊之前,前線指揮官忽視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在與梵軍偵查部隊遭遇之前大約15分鐘,之前一直在傑伊瑟爾梅爾上空徘徊的那架聯合指揮機因為沒有能夠按照計劃跟加油機匯合,準確說是原本派過來的加油機,被臨時派去執行其他任務,所以不得不提前返航,接替的聯合指揮機才從瓜港那邊的空軍基地出發,最快都要1個小時後才能到達。
要說的話,正是聯合指揮機提前撤離,先頭部隊才沒及時發現迫近的敵人。
如果加油機按計劃到達,先頭部隊肯定能收到訊息,至少提前幾分鐘知道前方有一支梵軍的偵查部隊。
千萬不要小看這幾分鐘。
處於戰鬥狀態的突擊部隊最多隻要3分鐘,就能夠由行軍狀態轉變為突擊狀態,並且把作戰命令下達到每一個坦克車組。
導致加油機沒能按時前來的原因,是負責掩護的制空戰鬥機需要補充燃油。
簡單的說,在此前大約半個小時,一批梵羅戰鬥機從齋普爾那邊殺來,附近的制空戰鬥機全都被召喚前去攔截。在折騰十幾分鍾之後,那些梵羅戰鬥機才加速擺脫制空戰鬥機。因為是全速截擊,而且沒跟梵羅戰鬥機交火,所以大部分制空戰鬥機的燃油都已所剩無幾,為了保留最低先對的指控力量,也就只能臨時安排在附近待命的加油機為4架“戰11”進行空中加油。
正是如此,才沒法給聯合指揮機加油。
梵羅戰鬥機發起的突擊,除了消耗掉制空戰鬥機的燃油之外,並沒有產生別的作用。
不過,這也不能責怪前線指揮官。
在與梵羅偵查部隊遭遇之後,前線指揮官就詢問了後方,協調聯絡員明確告知,聯合指揮機在轉向返航之前並沒有發現威脅,即在先頭部隊的東邊沒有梵軍主力部隊,而且接替的聯合指揮機也即將到達。
至於聯合指揮機提前撤離的原因,協調聯絡員並沒有告訴前線指揮官。
以當時的情況,協調聯絡員未必知情。
可見,前線指揮官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只是巧合。
正是如此,先頭部隊才在沒有完全搞清楚戰場局面的情況下,全速追擊向東逃竄的梵軍偵查部隊。
直到闖入梵軍的伏擊圈。
戰鬥在29日凌晨0點20分左右打響,先頭部隊也就追擊了不到半個小時。
必須得說,經歷過波沙灣戰爭的考驗之後,第十七裝甲師的官兵,尤其是幾個戰鬥旅的官兵,個人素質都十分過硬。
雖然遭到突然襲擊,但是先頭部隊並沒被擊潰。
頂在最前面的第17103裝甲營是首當其衝,在短短几分鐘內,突前的三連就遭受了滅頂之災,13輛ZT99B當中的11輛被摧毀,另外2輛被堵在道路中間無法動彈,而且包括連長與3個排長在內的數十名官兵當場陣亡。只不過,三連的官兵並沒有因為遭到伏擊而自亂陣腳,哪怕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也沒有潰散,反到透過頑強的抵抗,為跟在後面的部隊爭取到幾分鐘的寶貴時間。
三連在前面死戰的時候,緊隨其後的五連迅速的進入到戰鬥狀態,還透過反擊擴大了防線的正面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