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紐蘭空軍能把所有轟炸機,以及必不可少的巡航導彈,全都用來對付霍瓦依群島。
即便接下來還要出兵西大陸,紐蘭空軍也只有兩個戰略方向。
與之相比,帝國空軍至少有3個戰略方向。如果北玄地區的局勢失控,以及需要封鎖南夕落洋的海運航線,戰略方向還要增加1個或2個,因此帝國空軍肯定無法把轟炸機全都用於針對紐蘭本土的戰略轟炸行動。
此外,彈藥也極為關鍵。
像這種奔襲數千千米的轟炸行動,特別是在摧毀敵人的防空系統之前,唯一可用的彈藥就是巡航導彈。
可惜的是,在帝國這邊,巡航導彈一直是供不應求,尤其是空射型號。
即便到了明年年初,巡航導彈的供應量也未必能夠滿足作戰需求。
如果發展成消耗戰,帝國空軍未必能笑到最後。
那麼,就必須掌握戰爭的主動權,透過積極的進攻行動,摧毀敵人的反擊能力,避免打成消耗戰。
雖然在進攻的初期,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以及消耗更多的彈藥,但是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壓制住敵人之後,投入的兵力與消耗的彈藥都會降低,而且最終的消耗肯定比被動防禦低得多。
正是如此,帝國空軍才得在霍瓦依群島攻防戰結束之後,立即向前線增兵,對紐蘭本土實施戰略轟炸。
由此產生的影響是:後勤保障的負擔遠遠超過戰前估計。
當然,其他方向的情況也差不多。
原本可以花幾個月時間來增強後勤保障的力度,囤積發動進攻所需的物資,作戰部隊也能有條不紊的做好戰鬥準備,結果卻因為進攻行動提前開始,幾乎所有戰前準備都無法及時完成。
相對而言,受影響最小的也就是西北戰區。
畢竟,在冬季到來之後,交戰雙方進入到“休戰”狀態,再一次開打,那也是明年春天的事情了。
擺在帝國面前的局面很簡單。
接下來幾個月,也就是明年春季到來之前,帝國軍隊取得的戰果將決定這場大戰的最終結局。
毫無疑問,關鍵就是南方次大陸。
沉思一陣,丁鎮南又重重的嘆了口氣。
白華偉也只能暗自嘆息,畢竟要追究的話,他得承擔主要的責任。
“如果我沒有猜錯,我們這邊的作戰行動肯定會對談判產生影響。”
“那還用說嗎?”白華偉隨口就接了一句。
丁鎮南的目光轉了過來,盯著白華偉看了一陣之後,他才說道:“關鍵是,紐蘭當局也在關注這邊的戰況。”
“你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