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流行文化,更不用多說。
顯然,對梵羅國的統治階層來說,這肯定不是好事。
關鍵就是,在布蘭王國殖民統治200多年,加上歷史的慣性,梵羅國的民族文化更加傾向於西方。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特別是地理隔絕,哪怕同在巨大陸,梵羅國與東方文化的往來都不是很密切。事實上,在過去幾千年裡,反到是梵羅國在影響東方文明,比如發源於南方次大陸的佛教。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之後,梵羅國曆任總理全都竭力主張跟紐蘭共和國結盟,依靠外來援助對抗強大的梁夏帝國,保護本國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在南方次大陸上的霸權地位。
與之前的總理不同的是,迪迦拉表現得更加的積極主動,還直面核心問題。
不管跟誰聯合,梵羅國要想發展壯大,都必須以自身發展為根本。
那麼,就必須進行社會改革。
僅就國內改革而言,迪迦拉的頭號敵人並不是梁夏帝國,而是國內那些掌握著實權,身居高位的保守分子。
其中,又以軍隊的高階將領為主。
顯然,這也是迪迦拉不惜上演苦肉計,也要把梵羅國帶入戰爭的關鍵所在。
只有一場規模最夠大的戰爭,才能讓迪迦拉獲得深入軍隊權力核心的機會,從而消除改革的主要障礙。
當然,涉及到國本的改革肯定是任重道遠。
雖然透過之前那出鬧劇,迪迦拉已經解決了一大批高階將領,基本上控制了西北戰場的作戰部隊,但是從大局出發,特別是為了保持國內局勢穩定,迪迦拉沒有把矛頭對準另外三個戰場的作戰部隊。
關鍵還有,在當時也沒這個能力。
迪迦拉現在能夠控制的,其實也就只是西北戰場的作戰部隊。
就算梵軍主力,特別是陸軍的主力部隊幾乎全都在西北戰場,可是就大局而言,其他三個戰場也非常重要。
其中又以西部戰場為主,或者說現在得以西部戰場為主。
在控制了西部戰場之後,才能插手南部戰場與北部戰場!
正是如此,迪迦拉才重用查吉特。
雖然查吉特的家族是中央邦的頭號大地主,在岡伽羅河南岸擁有數千萬畝土地,但是其政治立場跟甘巴拉家族相似,都支援改革,相信能夠透過改革讓國家發展壯大,並且獲得更多的利益。
關鍵,其實就是查吉特家族在中央邦的影響力。
讓他出馬,至少能夠獲得北方派系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