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帝國爭霸> 第226章 長途奔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6章 長途奔襲 (3 / 4)

不過,這也意味著,要想保證轟炸的效率,就得以精確制導彈藥,特別是鐳射制導炸彈為主。

要說的話,這也正是帝國空軍的底氣所在。

雖然在幾個月之前,尤其是在波沙灣戰爭期間,鐳射制導炸彈一直很緊俏,只有在對付高價值目標的時候才能使用,比如在波沙灣戰爭的初期,近八成鐳射制導炸彈由“攻11A”與“戰16A”投擲,但是在大戰爆發之後,特別是軍工體系進入戰時狀態之後,鐳射制導炸彈的身價頓時一落千丈。

原因就是,生產線開始全速運轉,制導元件的產能在9月份提高了上百倍!

至於出廠價格,在戰時按照計劃生產,也就不需要考慮太多。

不出所料,在年底能達到月產20萬套的規模。

就算還沒有達到管夠的程度,不過也大大緩解了彈藥緊張的局面,作戰部隊基本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鐳射制導炸彈。

此外,精確制導彈藥的打擊效率本身就非常高,因此對彈藥的需求量反到比過去降低了許多,從而大幅度減輕了後勤保障的負擔。也正是如此,帝國空軍才優先確保讓戰術航空兵使用精確制導彈藥。

相對而言,戰略航空兵部署在大後方,後勤保障的負擔要輕得多。

其實,在23日夜間到24日凌晨的戰鬥中,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精確制導彈藥的用量就佔到60%,不但超過了波沙灣戰爭的平均水平,也超過了大陸戰場的使用比例,成為了最主要的打擊手段。

在24日白天,帝國空軍的作戰飛機總共出動2300架次,除掉戰略航空兵,戰術航空兵出動2000餘架次,投彈量超過8000噸,只是500千克與以下級別的鐳射制導炸彈就用掉了大約2萬枚。

消耗量最大的其實是250千克級鐳射制導炸彈。

道理也很簡單,只要投彈精度有保證,哪怕威力小一些,也能夠摧毀目標。

要說的話,即便是250千克級級炸彈,威力都明顯偏大,用來對付防空導彈發射車、自行高射炮與主戰坦克這樣的戰術目標,不止是綽綽有餘,還顯得有點大而不當,即限制了載機的掛載能力。

即便對付軍事基地,250千克級炸彈也足夠了。

如果轟炸機場這類大型目標,往往得使用特種彈藥,比如集束炸彈與子母炸彈,並非使用更大的炸彈。

問題就在這裡。

在開發鐳射制導元件的時候,帝國空軍的常規炸彈當中最小的就是250千克級,因此沒有要求適配更小的炸彈。

當時,帝國空軍也沒想過要採購與裝備更小的炸彈。

在投彈偏差高達數十米,甚至超過了一百米的時代,對炸彈威力有很高的要求,過小的炸彈不受歡迎。

直到大戰爆發之前,帝國空軍才提出了研製“小型制導彈藥”的需求。

當然,不是說生產一些小型炸彈,再開發一種適配的鐳射制導元件就行了,帝國空軍提出了更高,也更苛刻的要求,比如無動力射程至少都要達到60千米,能夠透過更換引信來改變用途。

要求不低,研製難度也不小,意味著無法在短期內投入生產。

雖然帝國空軍在24日白天大打出手,但是當天的主角不是空軍,而是同樣部署在斯蘭的帝國海軍航空兵。

在夜間的戰鬥當中,海軍航空兵承擔了一部分打擊任務,不過更像是在做熱身運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