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意外來自梵羅空軍。
按照斯蘭駐軍司令部發來的戰報,在擊潰F15C/D機群之後大約15分鐘,梵羅空軍的戰鬥機群趕到。
差不多100架F4E重型戰鬥機!
要命的是,這些戰鬥機分成了幾支大編隊,每支編隊的規模在20架左右,也就是一個大隊。
結果就是,在500千米之外就被“指8C”發現了。
隨後,前出的“戰11B”接到了“指8C”的警告,啟動了火控雷達,在搜尋梵羅戰鬥機的時候發現了離得更近的F16C/D。更重要的是,前面那架“指8C”及時的調整了雷達的工作模式,把雷達波束的掃描角度縮小了一半,等於把單位功率提高一倍,探測距離由此增加了幾十千米。
正是如此,“指8C”及時發現了那些從兩側包抄的F16C/D。
戰場局勢變得明朗,紐蘭遠征航空隊的優勢頓時就蕩然無存。
當然,帝國空軍的前線指揮官也及時的調整了戰術,比如讓前出的“戰11B”機群利用速度優勢,突擊紐蘭預警機。
至於紐蘭預警機的方位,是由伴隨“指8C”活動的大型電子偵察機提供。
雖然只測出了大致方向,沒有獲得準確的距離引數,但是F16C/D都能從兩側包抄,足以證明E3B離得不會太遠,肯定在“戰11B”的作戰半徑之內,就算沒獲得距離引數,也沒多大的影響。
隨著距離縮短,“戰11B”的雷達就能發現E3B。
40多架“戰11B”全速衝刺,絕不是鬧著玩的。
哪怕這些戰鬥機就沒有剩下幾枚KK12A,可是隻要離得足夠近,就算使用機關炮,也能把預警機揍下來。真要是殺紅了眼,哪怕炮彈用光了,飛行員都有可能駕駛戰鬥機直接撞擊預警機。
更加嚴重的是,在正面迎戰的F16C/D只有12架!
至於從兩側包抄的F16C/D,就算彈藥很充足,加速效能非常的優秀,也未必能夠追上全速衝刺的“戰11B”。
結果顯而易見,靠前的那架E3B在受到威脅之後,立即就轉向規避。
只是,預警機的飛行速度還不到每小時900千米,而“戰11B”在完成加速之後能夠超過2馬赫。
至於正面迎戰的12架F16C/D,就算用“麻雀”攔截,也無法擊落全部“戰11B”。
隨後,後方那架E3B也不得不轉向規避。
為了對付“戰11B”,紐蘭預警機不得不給梵羅戰鬥機下達命令,讓那些笨重的二代機攔截“戰11B”。
簡單的說,場面頓時就全面失控。
帝國空軍這邊,情況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