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發展到這一步,帝國的處境將非常的兇險。
道理也很簡單:從帝國這邊出發,發起一場跨越數千千米的進攻行動,取勝的希望同樣非常渺茫。
至少在新曆151年,也就是開戰的第二年,沒什麼勝算。
不要忘了,帝國海軍在新曆151年最多能往東望洋增派9艘航母,而紐蘭海軍可以調動6艘航母。哪怕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與第六十一特混艦隊沒有遭受損失,雙方的航母數量為14比6,也僅勉強超過發動進攻需要的兩倍兵力優勢。只要兩支特混艦隊在前期的戰鬥中遭受損失,帝國海軍就無法獲得兩倍兵力優勢。如果推遲發動反擊的時間,雙方的兵力對比還會縮小。
結果顯而易見,只要錯過新曆151年,奪回霍瓦依群島的希望將持續降低。
其實,丟掉霍瓦依群島本身就是計劃的一部分,只不過,不是被紐蘭海軍攻佔,而是在停戰談判當中,當作停戰的籌碼移交給紐蘭共和國,從而讓紐蘭共和國在一個對梁夏帝國相對有利的時間點上退出全球大戰。
顯然,這也是必須死守霍努島的關鍵所在。
失去這個籌碼,就算有機會跟紐蘭共和國進行停戰談判,也未必能夠取得對帝國有利的談判結果。
現在的問題是,紐蘭海軍攻打霍瓦依群島的作戰行動以失敗收場,哪怕第51特混艦隊完好無損,3艘“尼茲”級超級航母依然能戰,而帝國海軍的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已經喪失了航空作戰能力,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也遭受重創,在短時間內難以發起反擊,紐蘭海軍也會因為缺乏必要的兵力投送手段,也就是登陸艦隊,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無法發起攻打霍瓦依群島。
在戰略層面上,紐蘭共和國已經遭受慘敗。
說得直接一點,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紐蘭當局唯一的選擇,也就是放棄攻佔霍瓦依群島的幻想。因為不存在談判條件,而且在遭受挫敗之後,紐蘭當局也不會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跟帝國談判,所以在放棄攻打霍瓦依群島的念頭之後,就肯定會在其他方向用兵,改變不利的局面。
顯然,這其實是帝國當局努力避免出現的情況。
紐蘭共和國繼續在東望洋上發力,承受壓力的就是帝國海軍,而且能夠利用廣袤的東望洋來換取時間。說得直接點,就是依靠相對有限的投入,牽制敵人的主力,從而能在其他方向投入更多的兵力。
東望洋這邊冷下來,等於得由陸軍承擔大部分壓力,也就必然會對“其他方向”的作戰行動產生負面影響。
這個“其他方向”,也就是西北戰場與南方次大陸。
顯然,這也是周湧濤讓丁鎮南與施授良火速返回帝都的原因。
“你對此有何看法?”丁鎮南一直沒吭聲,這眼看就快到首輔官邸了,施授良終於問了出來。
“很難說。”
聽到這話,施授良頓時眉頭緊鎖。
“到現在,戰局可以說已經沒啥秘密可言,雙方在戰略層面上的目的,其實已經大白於天下。對我們來說,在穩住東望洋的局勢之後,肯定會在陸地戰場上發力,畢竟海軍在短期之內沒有進軍孤大陸的實力。”丁鎮南稍微停頓了一下,才說道:“關鍵是,我們接下來會在哪個方向發力。”
“你是說……”
丁鎮南笑了笑,並沒有接話。
其實,這關係到“霍瓦依群島攻防戰”之後的戰略計劃。
雖然按照周湧濤的意思,等到“攻防戰”結束之後,再來確定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畢竟接下來要怎麼打,得由“攻防戰”的結果來決定,但是在大體的方向上,無外乎也就兩個選擇。
西北戰場與南方次大陸。
一直以來,丁鎮南都傾向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