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帝國爭霸> 第210章 中流砥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0章 中流砥柱 (2 / 4)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的“武庫艦”專案都是以水面戰艦為主,最多為了增強生存能力採用了一些極端設計,比如加大吃水深度與採用雙層殼體,甚至是採用半潛結構,在遭到攻擊時能下潛規避。

也就是糟糕的生存效能,導致“武庫艦”專案始終沒能獲得重視。

跟傳統戰艦比,“武庫艦”簡直就是航行的彈藥庫!

傳統戰艦,彈藥在總噸位當中所佔的比例,往往在10%左右,就連西陸集團那些高度重視武裝的艦艇,也很少超過15%,大型戰艦更是在10%以內,比如“薛遠征”級超級航母搭載的彈藥僅相當於總噸位的2.7%。

顯然,這個比例並非設計師故意所為,而是實踐得出的結果。

相對而言,“武庫艦”搭載的彈藥所佔比重達到了25%!

如果高的比重,意味著“武庫艦”的生存能力極為糟糕,哪怕只是遭受了輕微損傷,都有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

關鍵還有,為了在有限的噸位內獲得最強的打擊力,“武庫艦”取消了很多戰艦必須得有的裝置,比如說以雷達為主的火控系統,並且以此為基礎,透過使用自動化裝置,大幅度減少了官兵的人數。

這些措施,肯定能降低“武庫艦”的建造成本。

可問題是,同樣會降低損管能力。

一艘戰艦的損管能力跟官兵的人數成正比。

雖然先進裝置能夠提高損管效率,但是在任何時候,損管工作都以人為主,需要足夠的官兵。

官兵減少,損管效率必然會降低。

根據帝國海軍做的測試,如果“武庫艦”研製成功,那怕採用軍艦的標準,其生存能力也很糟糕。

至於“武庫艦”的攻擊能力,反到沒有人質疑。

單純的以艦隊決戰為準,“武庫艦”的攻擊能力超過了航母。

按照戰前最後一份設計方案,1艘滿載排水量45000噸的“武庫艦”,能夠搭載256枚射程超過1500千米的重型反艦導彈,並且在一次戰鬥中把這些導彈全部發射出去,對敵艦隊發起超飽和攻擊。

在同等情況下,由1艘超級航母搭載的艦載攻擊機,只能投送200餘枚射程250千米的輕型反艦導彈。受到艦載機作戰半徑限制,僅少數重型攻擊機能對1500千米之外的敵艦隊發起攻擊。

顯然,兩者的打擊能力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至於海軍鼓吹的作戰效費比,在全球大戰當中,特別是在決定製海權,以及戰略主動權的艦隊決戰中,根本就不是問題,至少不是影響結果的主要因素,更加不可能成為艦隊指揮官的主要難題。

帝國海軍與紐蘭海軍圍繞霍瓦依群島展開的一系列海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幾場海戰中,交戰雙方的大型航母與超級航母所展現出來的攻擊力,可以說都是差強人意。即便是打擊第52特混艦隊的那場戰鬥,也與運氣有密切關係,不然突擊行動未必能獲得成功。

此外,特混艦隊的防禦能力也有問題。

簡單的說,航母的進攻能力已經大不如前,而在各重新式反潛武器的面前,生存能力也非常堪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