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一連忙聯絡了和自己關係好的報紙、雜誌,連夜要來了採訪證明、給魯院的“熟人”打了招呼,然後悄咪咪一個人來到魯院,準備來個獨家專訪。
如果能成功,那自己的知名度可能隨著張潮的名聲“水漲船高”。
這也是孫良一選擇在文章裡小小地“挑釁”一下張潮的原因——反正吹捧他的人如過江之鯽,多自己一篇不多,還不如用“合適”的力道刺激一下他,說不定更能給人留下印象。
什麼樣的力道算“合適”?孫良一認為用“知情人士透露”和“作協某匿名人士”的口吻說出批評之語就很合適,說明自己只是“如實轉述”,不是個人對張潮有看法。
至於“知情人士透露”和“作協某匿名人士”是誰,出於記者的職業操守,當然是不能透漏啊!
……
想到這裡,孫良一忽然問了吳建偉一句:“吳主任,這次的「訪日青年作家代表團」,張潮確實不在其中嗎?”
吳建偉聞言連連擺手道:“那是院長、副院長們負責的事情,我哪裡知道哦。”
孫良一笑呵呵地拿起茶壺,反給接待他地吳建偉把茶杯沏滿了,然後道:“您這話就謙虛了。辦公室的工作,上傳下達、左右溝通,院裡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經過辦公室週轉……
魯院可是作協最重要的機構之一,您年紀輕輕就是魯院的辦公室主任……”
一通馬屁拍下來,讓吳建偉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他對孫良一道:“不瞞您說,這次代表團的一些檔案工作,還真是我著手處理的……”
孫良一眼睛一亮,馬上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虔誠樣子,吳建偉看了他一眼,繼續道:“這次比較巧,我們第七屆「高研班」以35歲以下青年作家為主,裡面有十幾個都獲得了「茅盾文學新人獎」提名。
「代表團」又大部分是從「新人獎」提名者裡選拔的,所以我們辦公室負責了名單的匯總工作……”
孫良一驚喜地道:“哦?那張潮……?”
吳建偉沒有接著說下去,而是舉起杯子喝了口茶,彷彿知道再說就失言了,沉默起來。
孫良一內心很著急,但還是耐著性子道:“吳主任,其實張潮不在代表團名單裡外面都知道了,您這也不算洩密。再說了,會客室裡就我和您……”
一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後,吳建偉才道:“我只能講,現在匯總的名單裡沒有他。至於以後領導會不會把他加上去,我可不敢打包票……”
孫良一得到了一個確切答案,高興極了,連聲感謝。
這時候,會客室上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聲,吳建偉一聽就道:“哦,下課了。我去把張潮叫過來!”
孫良一道:“好,有勞您了!”
然後起身把吳建偉送到會客室門口。
吳建偉一路朝教室走去,不一會兒迎面見到了和同學們有說有笑的張潮,連忙打招呼道:“誒,張潮,這邊!”
張潮看到後和同學們道了別,來到吳建偉面前,問道:“吳主任,來了?是他?”
吳建偉點點頭道:“來了!是他!”
張潮開心地笑了起來,和一邊跟著吳建偉走一邊問道:“和他說了名單的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