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二章 青春文學盛宴,真錯過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章 青春文學盛宴,真錯過了? (3 / 3)

像劉新武的《班主任》,從文學角度看,就是高中生文筆加幾個比較臉譜化的人物,著實一般。但勝在其情節、立意,可謂打響了文學界批判那四個人的第一槍,結果不僅登上了《人民文學》,而且風靡一時,成為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

劉新武作為一個文壇新秀,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出手就敢拿著竹竿子捅破天。而那些成名作家,許多剛從鬥爭中解脫出來,畏首畏尾,結果讓新人佔了鰲頭。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當然,當年這些冒出頭的新銳作家也非浪得虛名。限制他們水平的主要原因,還是被特殊時代耽誤了學習與閱讀。而等到80年代進一步開放,中國新一代的作家們,默言、於華、舒童、遲莉、池子健、石鐵生……都以驚人的速度成熟起來,毫不遜於其他文學發達國家的同行。

張潮自問雖然對各種文學流派和作家、作品都很熟悉,但也僅限於專業範疇知識性的熟悉而已,要想寫嚴肅文學並達到他們的水平,完全是痴人說夢。頂級作家那種對人類生活本質的洞察,以及對文字的把控能力近乎於天生,張潮自問沒有這個天賦。

那搞通俗文學成不成呢?

也不樂觀。從90年代初開始,嚴肅文學的影響力迅速衰退,以王碩、海言等人為代表的通俗文學站到了舞臺中央,不僅作品大賣,而且影視化也很成功。同時港臺武俠、言情在青少年閱讀市場上更是橫掃一片,所向披靡。

但進入世紀之交,就連通俗文學,都開始逐漸邊緣化了。越來越豐富的文娛生活,重構了國人的閱讀和文化消費習慣。文學家、作家、詩人……這些頭銜不再神聖,甚至開始成為某種具有嘲諷意味的稱呼。

窮就直說,幹嘛叫自己詩人呢!

此時的網路文學剛剛完成內容分化。前網路文學時代的大神痞子蔡、慕容雪村那種接近傳統文學、只是選擇在網路平臺發表的作品,開始逐漸淡出。而以起點、龍空、幻劍為代表的真網文則方興未艾,不過仍舊不登大雅之堂。

連載型的網文,即使再好,也需要時間累積來發酵影響力,半年根本不夠。關鍵是,2004年,個人電腦還遠未普及到千家萬戶,張潮家也沒有,他想碼字都沒轍。

而高中生依靠一篇作文,就收到名校錄取通知書的機會,又恰巧與張潮擦肩而過。

1999年開始,由《新芽》雜誌牽頭舉辦的“新理念作文大賽”橫空出世,北大、復旦、華東師大、南大……等國內頂級學府都為一等獎得主敞開了大門,給予免試錄取的優待條件。一時間轟動全國。“新理念作文大賽”成為全中國中學校園文學愛好者嚮往的聖殿。

張潮也不例外。他從初中開始就是“新理念作文大賽”的擁躉,前幾屆的作文選都買了。他也曾想投稿,但是因為對自己寫出的文章始終無法滿意而放棄。

如果想要破局,透過參加“新理念作文大賽”並獲獎,幾乎是目前唯一的辦法。

但是這個比賽時間是在每年5月份開始徵稿,截稿期是11月下旬,次年1月份複賽。他已經完美錯過了。

可能就在張潮埋頭於一模的時候,已經有上百個同齡人在上海的新理念作文大賽賽場上奮筆疾書。其中有十多個幸運兒,在比賽結束以後,一步登天,繞過高考這道天塹,直接進入一流學府。

這時候張潮有點恨自己當初看走馬燈時伸手伸早了,如果再等等,點中了更前面的幾幀畫面,重生到更早時候,他的機會會好很多。

眼前的幾條路,似乎都被堵死了。就連以高中生身份批判體制、臧否人物這種近乎於譁眾取寵的路線,都有一個從新理念大賽出來的中二少年韓涵珠玉在前,自己再用這招博眼球只能算拾人牙慧。

文壇如叢林,生態位的高度越高,寬度就越窄。尤其在自媒體還未大行其道的2004年,媒體資源十分稀缺,根本不會把關注度傾注到一個跟隨者身上。

所以不能做下一個誰,只能是第一個自己。

真的沒有路了嗎?

張潮望向黑板上方的那面石英鐘:新理念作文大賽,這場世紀初最盛大的青春文學盛宴,怎麼能少得了我?誰說錯過了時間,就不能參賽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