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經秋在風輕燕師徒離去之後,就按照風輕燕的指點,開始參修內功心法。
功法之名叫太和訣,入門部分風輕燕講得很透。
這一夜,葉經秋至亥時打坐至丑時,卻是並無得氣之感,只是對這呼吸吐納稍有體會。
丑時過去,葉經秋短短地睡了一覺;耳中聽到軍中打更者報說五更,便有侍衛進帳:“將軍,快到點名之時了,請起身。”
葉經秋起身洗漱完畢,就聽見聚將鼓聲響起,中軍要聚將點名。點名畢,回到先鋒大帳,安排任務之後,葉經秋喚過侍衛:
“你可知哪裡能請到認字師?”
侍衛道;“將軍想學認字?這若在平常是極好辦的,小的替你跑一趟城中教館就有了,那裡等著找到東家的認字師多的是。只是現在我軍處在野外,暫時無法去找。或者,我軍打敗格陵人之後,進了榆城就能找到。”
二人正說著話,有傳令兵到來,傳元帥令,著先鋒官進中軍大帳議事。
葉經秋來到大帳不多時,就見前衛營營統沙偏將、中軍護軍將軍風輕燕、特衛營營統裨將熊自輝,帳前左護衛使羅虎、右護衛使丁安國、參軍長史李右安等人都到了。
平東王花慶平說道:
“諸位,本帥剛得到的探報說,榆城派出信使,卻被敵軍抓住,致使我原定的裡應外合之計已洩。
又有帝國軍部特使報稱後鄭與伊豫兩國南方交界大寧城,被古儒帝國皇族後人如氏之如天福佔據,就建國號為大儒帝國,這是古儒帝國死灰復燃啊!
這大儒帝國才立國,就在十日之內,奪佔大寧、清鎮、玉城三州二十八郡!
這兩件事情,一近一遠,但是對我西丁帝國而言,都有影響。不知諸位將軍對這兩件事有何看法?”
眾人低頭思考。
“我料那元好古雖然包圍榆城,但畢竟遠來是客,利在速戰速決。故而我軍可在此堅守。假以時日,元好古糧草不濟,必然退兵,我軍乘機追擊,可以打痛格陵人,使之不敢正眼覷視紫荊關一線。”
參軍長史沉吟著建議道。
“嗯。我西丁帝國東線南線均與伊豫帝國接壤,西線受大齊、大得帝國近逼。如今北線既有戰勝格陵之機,本帥的意思是趁機打痛格陵帝國,以讓我北線有個喘息。”
花慶平接著說道:“況且那大儒帝國,若是真個復國,只怕不達到他祖先古儒帝國一統天下那樣是不會甘休的。大寧州雖然與我國並不接壤,只是離我東線也近得很。他要四下開疆,只怕我西丁帝國異日也不得安寧。”
“元帥考慮得是。只就目前來看,那大儒帝國新建之初,立足未穩,不會四面樹敵,暫時還不會禍及我國。”參軍長史爭辯似地說道。
“本帥想要抽調東線部隊五萬人助戰,又怕伊豫西進。若不調動我東線部隊,則兵力不足,只能上報軍部;一到軍部那兒,就扯皮了。那時戰機失去,我這圖謀就是沒什麼意義的畫餅了。”
葉經秋仔細聆聽著,又認真思考著:想如果自己若作為元帥,在此情況下應當怎樣做?
一個想法在葉經秋的心中漸漸清晰:中軍特衛營只是初立,如以此為理由,藉機招兵擴軍,則鎮東軍由五個營成為真正的六個營,總兵力將達到近二十萬人。二十萬人中已經有五萬人在此地,再調過五萬人前來,那麼東線尚有十萬大軍——
此時東線不正好有十萬大軍嗎,只是抽調之後,五萬人就不足了。可不可以讓特衛營回防東線,邊走邊招兵擴軍呢?若能實行,則可以抽調東線五萬人馬來助戰。
“元帥,末將有個想法,能否實行,請元帥指點。”
葉經秋一說,帳內眾將都笑了。
葉經秋見眾人發笑,頗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