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照這個速度,那麼老師的計劃恐怕就可以提前實行了。」
扶蘇是看過陳珂計劃的。
在陳珂的計劃中,大秦會逐漸的用三種錢幣代替現如今的圓形
方孔半兩錢。
或者說,不是代替,而是補充。
原本的圓形方孔半兩錢還是會繼續使用,只是會換一個方式。
將其鍛造成圓形的錢幣,依舊是以銅為材料,但卻變成了實心的,重量也會減輕許多。
而這種銅幣的購買力一定是不會太高的,因此需要大宗交易的時候就很複雜。
所以在這之上,會逐漸的出現另外的兩種錢幣。
一種是銀幣,一種是金幣。
而在這兩種幣種施行了之後,大秦的貨幣政策會逐漸的再次改變,改變成「以鐵替金銀銅」、
也就是在一定程度後,鍛造錢幣的材料會轉換成鐵,只是上面的數字不同,代表著不同的價值。
在之後,就是用「紙幣」徹底的代替「金屬幣種」。
當初扶蘇第一次見到陳珂的這個經濟計劃的時候,瞬間就被這如同天馬行空一樣的想法給震懾到了。
就算是如今,他都依舊覺著驚訝。
當然,這其中的代替是要逐步進行了,要配合著老師說的那個什麼「生產力水平」。
雖然扶蘇不理解,生產力水平和「貨幣」「經濟」有什麼關係,但他覺著,聽老師的應該沒錯。
而這個經濟計劃的另外一個阻礙,則是金銀的數量。
如今大秦境內發現的金銀數量雖然很多,但卻並不能夠作為一個龐大帝國經濟體系的支撐。
因此不能貿然的將這些東西放出去。
所以,要等到有大量銀礦發現了之後,才可以施行經濟政策。
而如今從扶桑開採的銀礦,就滿足了這個要求。
等到這些銀礦一到,就可以開始逐漸的鍛造銅幣、銀幣了。
陳珂微微點頭。
在他的設想中,從扶桑來的銀礦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然後開始實行他的經濟體系計劃。
政治、經濟、文化。
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方。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粗略的劃分為這三個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