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開局一條小漁船> 第138章 奢侈品的水太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8章 奢侈品的水太深 (2 / 2)

梁勁松初步瞭解了客戶的需求,耐心地拿出一疊股權報告,攤開在顧鯤面前:

“那天你給我電話之後,我就把我們有持股的香江投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投資組成調出來了。如果你想置換股權,Crocodile的鱷魚、金利來的男裝、周大福的珠寶、英皇、依波路的鐘表,這些公司多多少少能置換到15%以內的股權,只要置換價格合適。

奢侈品這個行業,我必須提醒你一點,你千萬別幻想直接另起爐灶弄個什麼新穎設計品牌。那種新牌子玩玩沒什麼消費力的年輕潮人還行,奢侈是奢侈不起來的。奢侈需要的是歷史底蘊。”

梁勁松也沒指望大客戶對此滿意,但他受人之託,這些功課還是要推薦的。

顧鯤果然搖搖頭:“我當然知道奢侈需要歷史底蘊,我也從沒想過自創什麼潮牌,肯定是要收購或者投資現有的尊貴品牌。不過,這些香江本土的所謂名牌,我看不上,我覺得不出十年,這些牌子就無法滿足內地遊客對奢侈品的要求了,不夠高檔。”

顧鯤的腦子還是很清醒的,他從來沒有跟那些妄人一樣,意淫靠著自己的個人名聲和圈內流量、人脈,就憑空搞一個奢侈品牌出來。

相比之下,收購和入股的可行性就要大得多。

入股幾乎是零門檻,就好比後世內地A股市場上的股民,只要有決心,2016/2017年那陣子,想買黔州茅臺的股票隨便買。那嚴格來說也是一種對稀缺奢侈品的投資,而且歷史證明了茅臺這個牌子的稀缺裝逼度非常足夠,那些200塊的時候就覺得它股價太貴的人,等到每股一千多塊的時候都看傻了,卻也徒呼奈何。

至於收購,事實上也沒有大眾想的那麼不可思議。

比如後世一度成為世界首富的LVMH集團老闆、法國人阿諾特,其實他的大部分生意,都是併購來的,並不是他自己發展出來的奢侈品品牌。

阿諾特自己起家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牌子,那就是迪奧,再加上後來的LV,在阿諾特的奢侈帝國中,嚴格來說只有這兩個牌子是親生的。

阿諾特從80年代初開始創業,一直到94年、95年,手下只有靠兩個“親兒子”品牌賺錢滾雪球原始積累,然後收購了紀梵希,才算是進入了買買買的快車道。

說到底,是因為冷戰時期,奢侈生意前途未卜、大家都沒心思奢侈。

冷戰結束後,對“全球化盛世”的預期,讓奢侈業突飛猛進,所謂亂世黃金盛世珠寶嘛。加上阿諾特也算是看準了網際網路傳媒的草根化,讓“世界頂級品牌”的宣傳變得容易,所以才孤注一擲重倉得手。

不信這一點的看官可以捫心自問想一想,尤其是經歷過前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們——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只有關心奢侈業的人才能喊出那些名牌,每個國家的人有每個國家的人自己認識的名牌。

是網際網路的出現,尤其是後來搜尋引擎的出現,讓“全球頂級品牌”的認知出現了快速的擴張和統一。因為再**絲的人也能因為獵奇隨手一搜,而知道如今最大牌的牌子是什麼。

即使大眾不關心奢侈品,但是那些關心奢侈品的人,卻可以讓他們裝的逼能夠被大眾看懂了,這就極大推動了那些關心者的消費動力。

要是一個綠茶表炫富表買了個愛馬仕在街上走,直男都不認識,那她還花這個冤枉錢幹嘛?

而沒有網際網路,直男們靠傳統媒體會認識愛馬仕嗎?

不可能的,光靠雜誌的話,直男根本不會看瑞麗和米娜,一輩子都認識不了愛馬仕。光靠電視的話,直男們看到迪奧的第一瞬間就換臺了,還認識個屁的愛馬仕啊。

一定要有扣群、熱搜、貼吧、這些裝逼分享的渠道,才能讓品牌紅利觸達率暴漲。

阿諾特顯然是看這些道理最清晰的人,所以他從95年開始,看懂了網際網路對品牌傳媒的改變,開始變得決心非常巨大、拿出比當時其他同行多得多的溢價來買買買。

因為他相信這些優質品牌在新的網際網路營銷時代,能膨脹到比原先更值錢、更能變現好多倍的程度。

其他人看不懂,不願意給這麼高的預期,不願意高價收購競爭對手的股權,或者說看清這一點太晚了,也就搶不過他——比如後世阿諾特最大的對手,開雲集團,人家之所以淪落到奢侈界的世界第二第三,就是因為買買買方面遲鈍了。

開雲加入買買買大戰,已經是2005年了,還是因為意呆利大牌“古馳”(gucci)面臨阿諾特的惡意收購風險、古馳董事會主動向開雲集團求援稀釋股權,開雲才半推半就出手的。

所以嚴格來說,顧鯤現在出手絕對不算晚的,他雖然比阿諾特的LVMH反應晚了三年,卻至少比開雲集團快了六年。

對他來說,更大的障礙反而是他身為華人的身份,如果控股了某些奢侈品牌的訊息被曝光出去,是否會導致這些品牌在國際上的逼格下降——不是顧鯤自卑,而是他必須考慮要是老外因為民族注意情緒而不再買這些牌子,他又該怎麼辦。

或許,他不能跟阿諾特一樣激進砸錢吧,甚至不能當第一大股東,只能分分錢、引進戰略合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