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開局一條小漁船> 第46章 歷史的胸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章 歷史的胸襟 (2 / 3)

事實上,顧鯤想的道路,絕對是走得通的,因為後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經有類似的非營利性工作室,在做這事兒了,傳播還很廣泛,效果很好。叫什麼“(三點水)女”工作室之類的,具體不好多說。

“這麼一算,如果只是為了文化輸出,少量賠錢,確實可以做得。”錢友諒等人被顧鯤一番賬算得熱血沸騰,都忍不住想為亞裔雄性正名出一份力。

不過這還顯然沒完,顧鯤要做的,也不僅僅是賠錢輸出文化、強化東方意識形態。

他隨口根據如今的社會現實、技術環境、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寥寥數語,就畫出了更大的餅:

“其實,這玩意兒還有個更好的出路,我前幾個月,在舊金山的時候,找紅杉的二級市場基金投資,就考察過那邊的市場。聽說有個叫彼得蒂爾的傢伙,拉了幾個人,在醞釀一個網上刷信用卡的應用前景。

不過,他的方案還很幼稚,我覺得不會有人跟進的,他最多也就想到拉新使用者直接給對方几十塊美金補貼這種爛招,那都是泡沫,沒有真正能落地的商業模式應用場景。

我們的話,將來搞個類似的網上刷信用卡工具,專注於國外市場,甚至只專注於東南亞本土市場,也不多要錢,只要繫結付費,1美分也好,就可以下載一些東西。這樣就可以給支付工具拉使用者量。

這兩年網際網路那麼熱,遲早要泡沫過載,我們趁著泡沫高位,到時候把那個網路支付工具公司的股份找冤大頭一賣,在拍片上虧掉的錢起碼能在矽谷的資本市場上百倍賺回來。”

顧鯤要搞的當然不是支付寶了,最多隻能算是彼得蒂爾的PAYPAL的早期版本,而且也沒打算運營下去,只是鍛鍊一下團隊,積累一下技術,最終是要重新把產品在泡沫期賣掉的。

因為靠做這些起來的支付工具,是拉不住使用者粘性的,使用者長期之後最終會以此為恥,跟夜壺一樣用完就丟。

要做支付寶,做嚴肅電子商務支付工具,還是得踏踏實實來。

但是,先搞一個早期產品,鍛鍊一下技術團隊、測試一下BUG、把華夏這邊的程式設計師團隊實力發展到全球該領域第一、超過大洋國的技術水平,這卻是可以做到的。

除了鍛鍊團隊之外,還能培養市場使用者習慣。

這些都是價值千金的無形資產。

而歷史也早已證明,男人那話兒的需求,是電子支付的最早剛需,是推動網際網路發展的主要源動力之一。歷史上大洋國網際網路早期,最初的電子支付,就是扣電話費下片子的。

當然這事兒扯得有點遠了,以顧鯤的佈局,今年能把拍片公司弄起來,明年出一點作品,開啟品牌在西方世界和東南亞的知名度,等到後年也就是98年,再推出支付工具公司,那也已經很快了。

而且估計到1998年,早期網路信用卡電子支付的網路基礎設施環境才會滿足——歷史上彼得蒂爾的PAYPAL是1999年成立,2000年3月才靠現金補貼新使用者開啟局面的。

讓顧鯤超前彼得蒂爾一年半載那還有可能,再快的話其他都跟不上也白搭。

當然了,不管顧鯤怎麼運營,有一點是始終堅持的:他即使上了網,也會主動封殺華夏國內的IP網段訪問的可能性,絕對不讓那些東西流進國內毒害人民。

他只毒害大洋國和日韓、東南亞人民。

而買單者,當然是那些鼻子比真狗還靈的華爾街狗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