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時候,我在大學教書,還開了個不斷賠本的翻譯社,你們別見笑,那時候我就靠業餘時間自己跑義烏倒騰東西賣回方舟市,補貼虧損。所以這個調研我有基礎。
顧生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真是深得我心,所以諮詢服務方面,我能幫的一定幫,大家交個朋友嗎。”
顧鯤鼓掌:“馬科長敞亮!小弟以茶代酒,敬你一杯!下次你有什麼要幫忙的,可以隨時找我。”
他心中也是暗暗感慨:難怪馬風幾年後就能略有成就,確實是他還在外貿經部,當一個普通的副科級辦事人員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種牽線搭橋的服務意識。
一個最不會討價還價的人,最能看透“生意的精髓不是討價還價,而是找到對的人”這個真理。
強扭的瓜不甜。偽需求的人,你再給他砍價打折,他還是覺得不划算。做夢都想要的人,你一分錢折扣不打,他還是買得心情愉快。
後世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模式最大的迭代,不僅是跨越了交易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更是用技術手段把每個人的需求迫切等級,逐級分開。而且未來大資料越全面,分級就越精準。
扯得有些遠,這都是後話了。
……
顧鯤拿到馬風做的行情調研之後,後續的決策就容易多了。
他們就在早茶桌上聊了一上午,基本上把要進的貨都定了下來。
比如,之前那幾家出口商向顧鯤推薦的、說義烏貨很有價格競爭力的紡織品成衣類貨色,經過二次比對之後,就被斃掉了。
因為94年一月以來,華夏大部分面料都漲價了嘛,這種東西的民生週轉週期太快了。
不過,也不是所有面料都漲價的,部分小眾化纖就5個月來始終沒漲,只不過不能用來做普通衣服。
於是乎,顧鯤就從中挑出了一些諸如絲襪、雨傘、帳篷之類的細分品類,價格明顯比南洋各國目前用的便宜太多,還價廉物美的,精準進貨。
除了紡織品這個大類之後,陸續又挑出一些塑膠兒童玩具(比如盜板變形金剛)和青少年周邊。這些之所以有競爭力,是因為94年華夏盜板橫行,成本進一步壓低,而蘭方和大馬本來這些領域都是買正版進口貨的,差價巨大。
最後還有一個佔款巨大的大頭,那就是電視機——94年華夏所有的大家電裡面,就電視機處於最慘烈的價格戰清場開始階段。這一年蜀省的長虹挑起了全面價格戰,想擠死一些同行,讓活下來的活得好一點,總之是天賜其便。
其他幾項有競爭力的日用百貨,便不一一贅述。
七七八八一湊,很快就湊攏了進口貨值百萬的單子。
一言以蔽之,顧鯤在決策過程中,絲毫沒有摻雜個人好惡因素。
他100%全聽市場價格資料說話。
去年出口就賣得好、有成本競爭力的,今年匯率下跌後還沒漲價,那他就買。
反之就不買。哪怕直覺告訴他這玩意兒可能有的賺,他也不買。
這種理性的經商方式,著實讓那幾個龍套出口商大開眼界。
他們第一次看到做生意絲毫沒有個人感情、沒有個人好惡、沒有預設路徑依賴的南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