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例會上,黃小雅和張繼翔告訴了他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劉亞米聽了還覺得不可思議,他還以為公司的經營狀況在轉好的狀態。當他知道公司賬上的錢只能再撐兩個月時,他就逼問張繼翔的款什麼時候到賬。
“你的投資款什麼時候再到賬?如果你的到賬了咱們不就能撐上五個月嗎?五個月後應該會有轉機了。”劉亞米雙眼直盯著張繼翔。
“我入股的錢會用我的積蓄和從我舅那裡借的,我會安排好下週之內就到賬。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我們應該怎麼快速接業務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張繼翔須做出了承諾,但他同時提出了公司經營更為艱鉅的問題。
“說實話,我感覺你帶的這些業務做事有點費勁。”黃小雅終於發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直接針對劉亞米說的。
“這不是我的問題,是張董同志剛開始在給我們灌輸什麼業務都能接的概念,現在發現自己眼高手低了。”劉亞米一句話道出了事情本質。
“我一開始是覺得都能接,也是考慮到業務不易,當然要抓住所有機會啦。可是哪知道中間費用這麼多,我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也忙不過來這麼多案子。總是需要幫手的。”張繼翔承認自己的失誤。
“要不再招兩個律師?”黃小雅忽然提議。
這一提議馬上得到了其外兩位的認同,他們馬上將這情況告知了莫曉瑩,莫曉瑩的答覆是都可以。
黃小雅又開始忙於招聘律師的事。不久,這項提議慢慢就被否了。因為專職的律師要價太高。按目前所接的業務量和案件的利潤來講根本僱不起。
時間一天天過去,業務調整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銷售人員需要重新尋覓客戶,等於前面幾個月的工作白乾,因此積極性遞減。
很快,張繼翔從同行中獲得了一個資訊,何子健開始做飛單,就是手頭所接的案子交給了其他律所和律師做。張繼翔知道後特別生氣,將此事告訴了劉亞米,讓劉亞米自己進行處理。
劉亞米也很直接,向何子健挑明瞭事情。何子健說出一大堆對公司的不滿:“公司實力弱,業務戰略不明確,浪費我們銷售的時間和精力。”
“這些原因難道就是你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的理由,你拿著我們給的工資,給別的公司做業務,倒過來還都成了我們的不是。”劉亞米說這話時口氣很強硬。
劉亞米畢竟沒有談話技巧,也不懂什麼領導藝術。這一場談話導致了何子健的離職。
何子健離職之後,朱磊和汪靜月難免有點情緒上的波動。在他走後的一個月里根本沒有好好工作。接著,朱磊也提出了離職。
這時,公司從六人變成了四人。汪靜月之所以沒走,她做成的幾個案子沒有進行結算,正在做的案子中正好有幾個正要簽單。
可是,也恰恰是汪靜月給他們四人的創業帶來了災難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