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這個市場空間的效能緯度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效能維度,而企業也是常常以顛覆式創新的方式突破瓶頸或者是獲得新的發展,從而打破原有的格局。”
“那如何才能去做到顛覆式創新呢?”
蒂蒙斯先生繼續開口:“這個問題問的不錯,如何才能做到那首先,具備顛覆式創新能力的公司就需要三大核心要素,強大的資源能力,創新的盈利模式以及高效的服務吸引力。”
“那我們為什麼要說這個顛覆式創新呢?”
“因為這個顛覆式創新,實際上是我們在創業過程當中這個商業機會。”
“包括剛剛創業的時候,我們的競爭都是來自邊緣。儘管在初創的時候,可能因為投資的少,只能去邊緣市場,進不到中心市場,但是邊緣的勢力會在不斷的擴大,最終顛覆整個行業,所以說我們在場的諸位如果想要去和其他的巨頭競爭,啊,那當然也包括莪自己不要迎難而上,而是要找到一個新的角度去邊緣市場,因為在那裡你才有優勢,而很多顛覆性創新也恰恰都來源於邊緣市場。”
“不錯不錯,學到了,學到了。”
“正所謂曲線救國,正所謂農村包圍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楚雲做出了一個結論。
而現在他也正是這樣去做的。
“完了,我們說到了顛覆式創新,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模型,也是我的一個同事所建立的模型。”
“Fogg行為模型。”
“這又是什麼?”大家的好奇心瞬間又被勾了起來,連飯都不想吃了。
當然本來大家也並不是特別餓,晚上本來就不是正經的吃飯時間,在西方大家晚上都是以喝酒為主,那喝酒的話本身就是在聊天的過程,而現在也正是在這樣的場合。
聽到了大家的疑問之後,蒂蒙斯先生點了點頭解釋到。
“這個模型很簡單,主要就是實現一次使用者轉化行為需要有三個要素。”
“而這三個要素是給使用者足夠的動機,給使用者有能力完成轉化,以及需要有觸發使用者轉化的因素,當這三個要素必須同時滿足時,才會完成一次比較有效的轉化,否則就無法發生。”
“這更像是業務層面的東西了。”下面的人議論到。
“沒錯,就是業務相關的內容。”
“動機來說的話,這個模型的動機有三大類,第1類是愉悅或者痛苦,比如食物等等那,第2種是希望或者恐懼,也是間接的動機,比如和美女見面的希望,那第3種是被他人接受的希望,這也是更高層次的一種希望。”
問你的時候,其實大家就已經有些聽不太明白了。
不過儘管如此,講述的畢竟是戴蒙斯先生,大家還是耐心的聽了下去。
“而這個動機不同的人吃哪一套具體的問題的話,還需要我們具體的來進行分析。”
“而在有動機之後,那使用者有能力完成轉化,說白了就是在成本他們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這裡的成本指的是使用者的時間,金錢,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等等,那同時也包括社會壓力習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