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朝會,一般分為三日一朝,五日一朝,或者十日一朝。
大乾前幾任皇帝都比較勤政,自太祖皇帝定下三日一朝的規矩後,這個朝會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今日天還沒亮,百官們就按照以往的規矩,到宮外的朝房等待上朝。
等宮門開啟,首輔高維才和其他幾個閣臣領著眾大臣們入宮。
待天子升座,官員們魚貫進入,在禮官的引導下叩拜皇帝,山呼萬歲。
皇帝李徽端坐龍椅上,目光俯視著殿中一二百名大臣,心中竟隱隱有些緊張。
深吸一口氣,李徽問道:“諸位愛卿,可有本奏?”
“臣有本奏!”
眾大臣還沒開口,戶科給事中徐祥搶先出班,高聲對李徽說道。
看到這人,李徽的目光隱隱有些厭惡。
這個徐祥最近因為皇莊之事,可是寫了很多言辭犀利的奏章批評他,就算他留中不發,徐祥也依舊還要繼續上奏,儼然一副要跟他死磕到底的架勢。
御史有風聞奏事之權,給事中也有勸諫皇帝之責,此乃本朝太祖定下的規矩,就算李徽再怎麼不高興,卻也不能因此就責罰徐祥。
見他出班,李徽就知道沒好事,面無表情道:“徐愛卿,有何事上奏?”
“陛下,增設皇莊一事,乃與民爭利之舉,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果不其然,徐祥開口就把因日食暫且擱置的皇莊一事給翻了出來。
李徽臉色陰沉,質問道:“那徐愛卿可有辦法解決宮中用度不足之事,你可知道,因用度不足,已經發生過餓死老年宮女宦官的慘事!”
徐祥卻毫不在意,拱手道:“回稟陛下,前明太祖皇帝教導太子時,曾多次說過‘勤儉興邦,奢侈亡國’這句話,這足以說明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如今,宮中嬪妃、皇子皇女眾多,再加上宦官宮女,足有萬人之多,每日用度數以萬計,若陛下以身作則,杜絕奢靡之風,上行下效,便可省下無數銀錢,用度之事自然就不足為慮也!”
聽他提出這個建議,李徽額角的青筋都冒了起來。
這皇宮裡的嬪妃、皇子皇女,以及宮女宦官,可不止在他一個人宮裡,其中有大半都在太上皇和太后那邊,就算自己宮裡再怎麼勤儉節省,也抵不住太上皇和太后那邊揮金如土。
可是,這話李徽不能說出來,正所謂子不言父過,若他敢表現出一絲對太上皇老兩口的不滿,就會被扣個忤逆不孝的帽子,這有違自己以孝治國的方略,就算太上皇不怪罪,他也會被人戳脊梁骨。
好在,今天的主戰場並不在這裡,就暫且讓他們先得意片刻!
李徽知道這徐祥只是先鋒,自己要是不答應,接下來就會有大量的御史言官出場,對自己群起而攻之,到時候又要亂成一鍋粥。
“罷了,既然你都幫朕想好了對策,朕就收回增設皇莊的旨意,以後不必再提了。”
在群臣注視的目光下,李徽終於不甘的搖搖頭。
“咦,怎麼回事?”
群臣本以為還要費一番口舌才能阻止李徽,不料他答應的這麼痛快,讓殿中的大臣們都有些錯愕。
不過,解決了這件事,也算是文官們的巨大勝利,於是,殿中的官員們就放棄繼續對李徽的抨擊。
接下來,李徽又跟大臣們商量了一些治河、救災、征討貴州反叛土司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