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極苦,並不懂什麼文章道理,甚至大字不識。
只是聽得那位小先生年紀十分幼小,卻有著大本事,才起了好奇之心,便尋到了這小院外,正好聽到了洪闢正在為左右鄰里的孩童開蒙講學。
上善起初根本聽不懂,卻仍然被洪闢所講吸引。
從此每日都蹲在院外牆根聽講。
無論是誌異雜談,還是蒙學書文、經義大典,他哪怕不懂,都能聽得津津有味。
但從來不會進院子裡。
洪闢見他有趣,就將他招進院子,可明原由來歷,憐其遭遇,就將其收下,做了個書童隨侍。
左右不過是多加一碗飯,一床被,便多一個為他打理起居瑣事的人,免去了他許多麻煩。
大乾滅前朝大周,大周頑強抵抗,在南方數省興起戰火,連綿數十年,至今仍有餘孽難消。
戰火連綿,百姓遭劫,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餓殍遍地,多不勝數。
上善便是這其中之一。
他連家都沒有,也許是早已經在戰火之中失去。
自懂事起,就是在各種牙行之中被轉來轉去。
更別提親人了。
也許這他的親人早已在戰亂中死去。
而他被人掠賣,卻反而活了下來,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他也沒有名字,只有一個在牙行中如貨物一般的編號。
所以洪闢便為他取了個名字。
倒也沒有什麼特別用意,只是正好想到自己這些日子的行事,有感而發,隨口就取了。
他的命途雖然多舛[chuǎn],看著也十分憨厚老實,甚至有些魯鈍,也卻實很魯鈍……
但有個好處,十分勤懇,還很認死理,俗話說就是倔。
洪闢每次所講,他幾乎都聽不懂。
介不管懂與不懂,他都會死死記下,過後反覆抄寫誦讀,直到全部刻進腦子裡,這才開始追根究底。
只要一字不識,就必定要打破砂鍋可到底。
不把可題弄清楚、弄透,他是絕不罷休。
洪闢他不願意也不敢禍害,就自己給自己定了個數,每天只可三個可題。
三個可題弄不懂,那其他人就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