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前幾日,隨著楊語軒度過天劫,卻反而因此生起了離道心。為何會突生離道心,卻正是因為楊語軒度過天劫,真身成,能推斷自己修行的進度,所以,想中途離道十餘年而伴江小琦且育子而安父母晚年。
當時準備言明之時,仙子與他恰好正在守護青衣真人神魂歷證,而陳雪及李晴則在靈界遊玩。
只見場景中的楊語軒突然睜眼,致禮拜向了仙子,然後緩緩開口:“我證真身,自知修行不過十載即可極致;然塵世有戀,故今日有事想問仙子及道友,以期此生之圓滿無缺。”
仙子沉默不語,她少涉及人間牽扯,而青衣真人累世歷劫自知道他有了去意,此刻只見他也睜眼說道:“楊真人,但問無妨。”
楊語軒點頭就問:“大道可期?”,他此話直問的是大道再造之途。
青衣真人歸一得證,但他也不直接回答,反問了楊語軒個問題:“君不得證而問,禍及修行,為何?”
楊語軒起身拱手相告:“大道傳承式微,而仙子接引我時已言災禍臨近,然今我以私心欲棄此生之道,故而有心問之,以人間遊歷,為道相顧。”
“我等應遵仙子命,苦修而求大道之途,未至圓滿,何談修行有度?”青衣真人此時也有了責備之意,提醒他應稍微等候,得證圓滿之後再回人間。
“我此生壽命自不在乎,但小琦等不到那一天。”楊語軒卻也言辭懇切,毫不退讓。
“天地未變,但滄海桑田。”仙子開口了:“相對於過去,我們所在的這片土地,有了不同的道,未及長生,卻極盡一世,故而一世之成可比過去百世所得,憾急功進,耗損重,使得天地存虧,長此以往,將耗盡天地靈氣,天地之道則會大行罰則,滅眾生於混沌,至生態重蘇。”
“但我憂者,並非在此,人間道自有人皇及眾生歷;而我之憂,近者,西方之道覬覦之心仍存,卻不知虛實;遠者,千年內,浩劫必至,若未再成大道之途,天下蒼生連同我者亦不可倖免。”整個過程,仙子說的平平淡淡。但楊語軒聽到之後,內心確實受了極大震撼,西方道者先不說,連仙子都不能倖免的浩劫那是多麼恐怖的事情,要知道的是隻要在天地大道中的罰,都傷不了仙子。一千年看似很久,但在他們眼中卻是轉瞬即至。
仙子很自然的就說出了楊軒未證之事,青衣真人也知仙子順道自然的心意,便也開口:“人間極致你或十年可成,但重拾破虛,你有幾年可成?”
看楊軒不語,軒轅真人繼續問道:“你所見方悅、李思悅重回大道需幾時?”
“李思悅道心九瓣,此生歷劫滿則可得道,方悅道心有損,少需五世可得道。”楊軒早有計算。
“你自己呢?”軒轅真人再問。
“十載內可成。”楊軒這點很肯定。
“可化天地之劫?”軒轅真人面色沉重。
楊軒久久不語,一是道之劫難將至,自己卻有離道之心;二是人間極致易成,但跨星海之策肝腦塗地也恐難全。
楊軒久思不得,只有抬頭望仙子。
仙子看他此時懵懂的模樣,再想他的神魂所歷,終而內心一笑:“這個曾經世上最強大的男人何時才可得證圓滿?”
她也不怕擾他修行,想定之後便彈指入心,喊出了那個讓她至今都喚之激動的名字:“有缺師兄,請正觀。”
楊語軒見此趕緊收緊身心,仙子給他撥開了三段記憶,一是他的來處,二是他的修行,三是他的隕落。
畫面一,天地混沌,萬物孕育而生,展示的很快,顯示了周遭山川河流變化及楊語軒從最初形態生而為人的過程,直到有一天,老人形態的楊語軒來到一個參天大樹下,似有所感,抬手撫摸樹身言道:“一生求索,參悟頗多,寄今生魂魄於此,望來生有悟。”話畢坐化於此,
如此落葉歸根之舉累有百世。
畫面二,大樹歷劫而形生,仙子從中而出,楊語軒、青衣真人、青昆真人等十餘人環繞相賀:祝仙子歷盡歸一劫!
仙子聽聞,卻閃身一避;我由諸位師兄相引相教,方得如此成就,且所成者皆低於各位,怎敢擔仙子稱號,怎敢受此大禮?
只見楊語軒排眾而出:“道之成者,皆受於天地,而天地之承者,莫過於仙子。同諸位道友共同印證,若無仙子則天地俱損,若無仙子則大道不興。故而,我等敬尊仙子位,若仙子不破無傷境,我等均不得稱仙。”
楊語軒說完,眾人一致贊同,因為這是大家共同印證的事實,得道之人沒有廢話,話一落,仙子自知其理,便不再推辭,於是便形成了以仙子為首的大道之世。
此後數千年,大道盛行,普世之內,皆有飛天入地之人,四方皆受仙子之召,守東方之責。
然人有不同,其道也有差異,東方謹守平衡借用之道,創《天地大道》、《玄經》於內,播道之教義於外,他方有成者,歸之則傳於後人。數千年之累,西方修者覺適時耗用萬物,對快速提升境界幫助很大,修行有甚者,勢有破仙之像,故而不再謹遵東方傳承,自立門戶,自稱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