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諸葛亮的話,劉厚也是鬱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怎麼辦嘛?
“丞相,那你有什麼好主意?”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諸葛亮提出這個問題,估計他心裡一早已經有解決方案了,所以,劉厚直接開口問他。
“陛下不妨准許他將捕獲的俘虜留用三個月,而且這三個月內不準虐~待俘虜,不準過度壓榨俘虜的勞動力。等三個月後,就必須將這些俘虜交給朝廷。”諸葛亮道。
“好,那就照丞相說的去做吧。”劉厚一拍桌面,對諸葛亮的主意表示贊同。
諸葛亮這個方法的確不錯,正所謂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句話適合在江湖中混,也適合這種官場的事情。之前劉厚想無條件將高定的俘虜全部要過來,那就是斷人財路,不給人留下任何念想,這是逼人造反的節奏。
但是現在的方法不一樣,諸葛亮這個建議中,給高定留下了三個月的使用權。雖然三個月相對於原來無限的使用權來說,少了很多,甚至可以說少得可憐,可是,意義卻完全不一樣。
因為這畢竟還是給高定留下了一定利潤空間的,在高定看來,他還是有發財的機會的,沒有血本無歸。但凡還有錢賺,誰也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
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能繼續當著官,手握著重兵,同時還能繼續賺錢,哪怕賺少點,很多人還是願意繼續維持現狀的。
而且,只要這個專案還能保留下來,機會總還是有的。聰明人就能從規則中尋找漏洞,在上有政策的時候,下面的人總會想到相應的對策。
說不定他能想到辦法,將被朝廷剝奪的利潤找補回來也不一定呢,就算不能完全找補回來,能找補回一大半也是不錯的。例如,加大力度去捉俘虜,在這一批俘虜還沒被送走之前,就新捉一批俘虜回來,代替他們的工作崗位,這樣不就能保持利潤不失了嗎?
眾人都是智者,很快就替高定想到了這個方法,當然,這個方法只在他們心中想想而已,沒有人會說出來。其實也不用他們說,高定遲早也會想到。
追逐利潤的商人,和偷情的男人一樣,智商都不在愛因斯坦之下。只要還有一顆追逐利潤的心,無論市場怎麼波動,他們都會想到辦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劉厚對諸葛亮這個提議也大加讚賞,他這個辦法既不會逼反高定,又間接促使高定賣力去開疆拓土,真是一舉多得啊。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天下聰明人可不止諸葛亮一個。
鎮守嶺南的費禕和許靖其實一早就用過這個方法了,當初高定俘虜了那些夷人後,他們也要了很多過來用於開墾種植園,大量種植糧食供應給ho
g軍當軍糧。
這兩位聰明人也沒有渴澤而漁,而是留了一線機會給高定,讓他有足夠的動力去繼續征戰,繼續捉俘虜。只不過他們並沒有將這件事形成制度,諸葛亮這次提議後,劉厚一道聖旨下去,就形成了一種制度:所有俘虜,他只能使用三個月,三個月後必須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