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劉厚更喜歡趙雲這樣稱呼他,他不喜歡趙雲整天一本正經地叫他太子殿下的樣子。
“鏘!”的一聲,劉厚抽出掛在腰間的“風雲”寶劍,一道寒光閃過,映照在劉厚的臉上顯得慘白慘白的。劍光流轉,就像風吹著雲朵在劍身上流動。劉厚第一次覺得,行雲流水這個詞除了可以比喻做某件事很流暢之外,還可以用來描述這把劍劍身的光學效果。
“是啊,我畫出來的這把刀,刀身還真和劍身差不多寬。如果想要它的硬度達到要求,就只能提高鋼的質量了。”
“所以這樣的刀可能無法大規模裝備部隊。”趙雲言簡意賅地道。
“呃……”劉厚被趙雲駁得無語了,這些年工業部的冶煉水平的確提高了很多,由劉厚手上的“風雲”就可見一斑,可是,這種高水平的冶煉、鑄造技術卻是很耗費人力物力的,無法大規模生產。
劉厚想了一下,這種薄背窄面的刀還真是難以大規模鑄造,自己有點想當然了。古代人為什麼要鑄造那麼大的大刀,不是他們不懂得輕便的好處,而是材料跟不上,不得不為之。
劉厚被趙雲的話打擊到了,有點意興闌珊,道:“唉,算了,既然畫好了就給蒲元送去吧,造不造得出來就看他了,能造多少就先造多少吧。或許他會想到提高產量的辦法呢。
本來劉厚還想將唐代陌刀也畫出來的,雖然他同樣不知道陌刀的具體資料,但是他記得以前在某論壇看過,說陌刀其實和關公用的青龍偃月刀差不多或者和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差不多。
現在被打擊到了也就息了這個念頭,除了被打擊到外,劉厚還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傳說中唐代的陌刀隊,揮砍起幾十斤的陌刀,可以將騎兵連人帶馬砍成兩截。
劉厚對這個說話很懷疑,因為人和馬雖然都是血肉組織,但是對刀的阻力應該是很大的,再鋒利的刀,要砍開人和馬都需要很大的力氣。劉厚認為能一刀將人體砍斷已經很了不起了,更何況是比人體粗幾倍,面板比人厚幾倍的馬。
促使劉厚放棄陌刀的主要原因是從這些傳說他可以看得出來,陌刀隊計程車兵都是那些身高體壯、力大無窮的人。這種人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漢。
可是在三國時代,連年戰亂,民不聊生,大部分百姓都是營養不良,長得矮矮小小,瘦不拉幾的。這種情況下要湊齊一隊身高體壯的陌刀隊估計很困難。尤其是蜀人本身都比較瘦小,他們的體型和力量和關中大漢、青州大漢有明顯的區別。
總不能跑去曹魏的地盤去招兵買馬吧。兵員來源困難,這一點已經足以讓劉厚放棄陌刀隊的設想了,更何況劉厚還想到,鑄造陌刀所費鋼鐵數量肯定很大,估計每把陌刀的成本不會比火槍少多少。
從殺傷力來說,陌刀估計還比不上火槍。既然如此,那還發展陌刀兵幹嘛呢?唉,還是火槍兵才是王道啊。
這次大戰的戰果統計很快就報上來了,共擊斃敵軍約一萬人,俘虜兩萬人,潰逃了約一萬五千人,步騭只帶了五千人逃入廣信縣城。目前我軍已經包圍廣信縣城,正在等候太子殿下進一步的命令。
我軍共傷亡579人,全部都是藤甲軍的人,其中犧牲130人,殘廢23人,其餘436人輕傷,沒有重傷員。火槍兵沒有傷亡。
聽到負責統計的小吏報告完,劉厚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幾萬人的會戰中,只傷亡了五百多人,雙方交換比懸殊得根本無法算,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勝利。
劉厚安排好救助傷員和撫卹傷亡士兵的事宜後,就匆匆和趙雲他們趕到廣信縣城外,準備和步騭再幹一場。劉厚知道,只要能在這裡解決步騭,後面的事情就會一帆風順,嶺南等於已經落入自己手裡。
照例先勸降,可是步騭鳥都不鳥一下劉厚,派使者想入城和他談判,他既不開城門放使者進去,也不放下吊籃將使者吊上去。只是派人到城頭,淡淡地說一聲:“免談!”了事。
用箭將勸降書射進去吧,人家將勸降書原封不動射回來,既沒有答覆要降,也沒有說不降。
劉厚的勸降只嘗試了一個上午,見對方採取冷眼對待的政策,也就不再試了。劉厚心裡很鄙視步騭,你說你裝什麼清高、裝什麼高傲呢?人家是有本事、有本錢才裝清高,裝13,你都被人兵臨城下,馬上要死到臨頭了還裝什麼裝?
正當劉厚準備下令攻城時,瞥到城頭竟然掛著一個免戰牌。劉厚就更無語了,你說免戰就免戰嗎?你自己豬腦子難道也當人家也是豬腦子啊?
劉厚的確很不理解古人的這一點,免戰牌真的有用嗎?難道能帶兵攻打人家城池的人會是一個謙謙君子、會講究信義嗎?難道他會不知道兵者詭道也的道理嗎?
他卻是不知道,古代人大多是講信用、講風度,並且高掛免戰牌的一方大多有堅實的城牆來阻擋進攻,所以一方掛了免戰牌對方就一般不會攻打它,直到人家不掛了再打。
劉厚看著城頭上那塊一尺見方寫著“免戰”兩個字的木板,童心大發。他轉頭對大軍說:“誰有把握一箭或一槍將那個免戰牌射下來,官升一級並獎勵50兩銀子。”
“我來,我來……”七、八支手舉了起來。劉厚一看,火槍兵這邊有三個,藤甲軍那邊有四、五個。劉厚大樂,嘿!原來自己部隊裡有這麼多神箭手、神槍手啊,真是臥虎藏龍啊。
Ps.求收藏,求各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