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重新整編了隊伍,這次俘虜計程車兵約有7萬,加上之前俘虜的兩萬多蠻兵,俘虜總共接近10萬。俘虜是自己士兵的十倍,如果是敵國的俘虜劉厚就頭痛死了,但是這些都是蜀國原來的兵,這就好辦多了。
這些降兵本來就是自己老爸治下的部隊,只不過服從上官的命令跟隨造反而已,收服起來完全沒有難度。劉厚又拿雍闓做那隻給猴子看的雞,照著前面的方法,將他和他的幾個死忠綁在木樁上,用**炸成了漫天血雨。
於是,所有投降的人,由將領到士兵,都成為那隻被嚇到的猴子,徹底安靜了下來。這樣一來劉厚終於可以放心使用這些士兵了。
劉厚十中選一,從這十萬人中挑選出最精悍的一萬人,編入自己的隊伍。他始終堅持精兵路線,所以挑選士兵十分嚴格,首先是能跑步,在規定時間內能跑完十里路才算透過第一輪的選拔。
然後還有各項體能、紀律性、武藝等的測試,最後淘汰了90%才精挑細選出這1萬人。可想而知,這支部隊有多精銳,可以說,拿出去和其他兩國任何精銳部隊相爭都不會落下風。
然而,這些精銳對劉厚來說還不夠,他們只是獲得進入ho
g軍的資格而已,要想成為合格的ho
g軍士兵,他們還有很多路要走,現在不著急,趙雲以後會好好訓練他們的。
剩下的7萬人,劉厚將4萬人編入輜重隊,加上自己帶來的2萬,輜重隊一共是6萬。輜重隊和作戰部隊的比例達到驚人的3:1,可見這場作戰的後勤運輸難道有多大。
最後撿剩的3萬差不多都是老弱殘兵了,怎麼辦?好辦,將他們還給高定率領,並命他去搞定牂柯太守朱褒。高定叫苦連天,朱褒和原來的自己一樣,也有五、六萬人,自己只有3萬老弱殘兵,怎麼打?
可是不去也得去,自己新投降過來,去對付朱褒本來就是應有之義,山賊入夥都要投名狀呢。軍中的道理是一樣的,而朱褒就是自己的投名狀。能做好了,以後就能取得太子的信任,如果做不好,哼哼,等著吧。
好在,劉厚跟他說,不限他用什麼手段,他可以去勸降、誘降甚至設計擒殺都行,總之,能達到目的就行,過程劉厚是不會問的。
而劉厚,他的目光已經放在了士燮身上了。從高定的口中知道,東吳策反雍闓的人正是士燮。
士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任交趾太守,後被大漢朝廷加職綏南中郎將,遷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歸附孫權,被孫權加封為左將軍。這次他誘降雍闓有功,又被孫權遷任衛將軍,進封龍編侯。
敢打自己地盤的主意?劉厚必定會讓他十倍還回來。無論是孫權這個決策者,還是士燮這個執行者,劉厚肯定都不會放過他們,況且,劉厚早就覬覦交州多時了。
東漢時期,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國廣西和廣東的一部分,治所在番禺(今中國廣州)。吳國將交州也即是嶺南地區分為廣州和交州,交州轄境減小,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廣東雷州半島和廣西南部,治所在龍編(今越南北寧)。
這個時候,交州和廣州都是偏僻荒涼的地方,是百越南蠻人生活的地方,更是犯官貶斥的地方之一。但是劉厚知道後世的嶺南經濟有多發達。
雖然,後世造就嶺南經濟圈有其特殊的歷史條件,但是,無可否認,和嶺南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是密切相關的。古代的嶺南也有著它的優越性所在。
嶺南水網縱橫,氣候炎熱多雨,光照充足,植物茂盛,四季常青,百花爭豔,各種水果終年不絕。當然,除了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也很豐富,目前對劉厚吸引力最大的就是大象。倒不是為了象牙,而是為了象兵。如果自己有一支象兵部隊,必定會如虎添翼。
別的不說,北方很多地方不適宜種水稻,但是嶺南的氣候土地基本上都能種。而且不像北方那樣一年種一季,在嶺南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只要好好開發利用,嶺南地區將成為蜀國另外一個糧倉。
不但是水稻,在嶺南養魚、種果、種桑、育蠶都是再適合不過了,後世的魚米之鄉可不是憑空而來的。
就衝這一點,嶺南就不可放過,更何況,如果能控制嶺南,等於在東吳後面插了一根釘子,必定令東吳寢食難安。而且,這根釘子估計比荊州更令東吳難受。
嶺南北部有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這五條山脈是天然的屏障,將嶺南和中原地區阻隔開來,中間只有5條狹長的通道。只要派少量兵馬扼守這五條通道,吳國要想攻進來,必然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劉厚很久前就想佔領嶺南,扼守南嶺的通道,然後自己就可以在嶺南內部搞大開發,靜靜地積蓄自己的力量。只要好好經營十年,這份基業不會比漢中差,可惜有這份眼光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