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二十七章 再援關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 再援關公 (1 / 2)

上回說到,費禕安慰劉厚,並吹捧了一番說此次荊州之戰戰績輝煌。劉厚卻高興不起來:

“唉,這樣的戰果有什麼好吹噓的,你也知道,為了這一戰,我們準備了多長時間,整個工業部又準備了多長時間。最後還不是靠著陰謀詭計才堪堪保住荊州不失。

算了,這個不提也罷。關鍵還是我關二叔哪裡。此戰成敗並不在於荊州城能否守得住,而在於我二叔的性命能否保得住。若二叔不在了,就算空有荊州城我這番努力也算白費了。”

費禕和郭攸之聞言大驚,費禕還好點,平時接觸劉厚和左慈多,又是劉厚圈子的核心人物,幾年前他就知道左慈算出荊州有一劫,併為此備戰多年。而郭攸之是劉備新派過來的,根本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所以格外感到驚訝。

“攸之始終不明白,世子為何以為關將軍會有危險。根據軍報,關將軍那裡一切安好,前段時間還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可謂形勢一片大好。雖然中了箭傷,但是箭傷在手臂上,並無性命之憂,何況世子已經遣華佗去給關將軍治療,有神醫華佗在,關將軍之傷一定能痊癒,世子實在是無需太掛心。”郭攸之道。

“唉,總之我關二叔一定會遇到危險,此乃天機,說出來你們也不會明白。如果一定要說原因,可能和他太驕傲有關。而如果關二叔被害,那麼我父王和張三叔也會有性命之憂。你們說,是不是關二叔的性命比這座區區的荊州城重要得多?”劉厚解釋道。

費禕和郭攸之聽後都不由得心中一凜。每次一講到天機他們就知道必定和左慈有關。就算郭攸之平時很少接觸左慈,也對他的大名如雷貫耳,對他超級烏鴉嘴的名號更是知之甚詳。

當年算出龐統會在落鳳坡遇險已經應驗,又算出張飛的死法,雖然還沒應驗,但是也在他們這些高層中傳的沸沸揚揚。

而關鍵是這次荊州之戰,在開戰之前幾乎沒有人相信荊州城會有什麼危險,更不相信東吳人會偷襲荊州城,但是現在也應驗了。而且郭攸之更是親自經歷了這場戰爭,劉厚事前就說出的東吳偷襲的種種細節,這些也被證實了。這就證明了左慈並非騙吃騙喝的神棍,而是功力深不可測的方士。

現在聽劉厚的話,左慈的預言不止這些,還有劉關張三兄弟的命運,這不由得他們不緊張了。他們也知道三兄弟當年桃園結義,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現在聽劉厚一說,好像關羽一死其他兩兄弟也會跟著完蛋,難道這個世上,誓言果真會應驗?想到這裡他們都不由得額頭冒汗。

如果光是涉及到關羽的命運,他們還沒那麼緊張,但是關係到他們主公劉備那就不由得他們不緊張了。

在古代,處理和皇帝有關的事情時,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難題,通常的做法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將一切有可能導致壞結果的因素都扼殺於搖籃中,將一切有可能導致好結果的因素都用上,甚至不管這些措施是不是看起來很荒唐。

舉個例子,傳說當年秦始皇巡遊到金陵(今南京),見到空中有紫氣,鐘山虎踞龍盤很有氣相,之後他聽信了方士說的“金陵有帝王之氣”的話,害怕那裡會出個皇帝和自己爭鋒,就下令開挖秦淮河以洩龍氣,挖斷紫金山以斷龍脈,並將金陵改名為秣陵。

以現代科學的觀點看起來,這種行為無疑是荒唐的,不過對於帝王來說,但凡有一點危害自己統治的可能,都要抹除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嘛。

劉備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所以,在處理劉備命運問題上,費禕和郭攸之採取了和上述相同的態度,寧可信其有。

“世子,不如我們再派些援軍過去接應關將軍,目前看起來,東吳應該是退兵了,荊州城已無大礙,應該可以抽出一個團的兵力出來去接應關將軍和子龍將軍。”郭攸之建議道。

“我正有此意,只是苦於無這帶兵之人,不知兩位先生可有什麼好提議。”劉厚道。

“要不,攸之就走這一趟吧。”郭攸之毛遂自薦。

“可是,荊州城內事務繁忙,實在是離不開郭先生啊。”劉厚道,其實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個原因他沒有說出來,那就是郭攸之雖然熟讀兵書,但是他的思想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並不熟悉火槍部隊的戰法。

“要不就讓我關大哥和張二哥去吧。”劉厚指的是關興和張苞,他們這一輩中,關興年紀最大,劉厚稱其為大哥,張苞第二,劉厚稱為二哥。劉備的義子劉封和關公的大兒子關平年紀比較大,長期在外征戰,並不和他們這幾個小屁孩玩在一起,自然也就不入這個稱呼體系了。

“這個……關小將軍今年只有16,張小將軍只有15……”費禕道,言下之意,關興、張苞太小了,怕他們誤事。

“唉……”劉厚也嘆了一口氣,他手頭上實在是沒有人手,能稱得上武將的就這兩小子了。

“要不還是讓演長走一遭吧,讓張小將軍為副將。”費禕取了個折衷的辦法道。

“何不讓關大哥去?”劉厚問。

“關小將軍和關將軍父子情深,若看到關將軍遇險,恐亂了方寸。”費禕道。

這下劉厚明白了,費禕是怕到時候關興看到自己父親陷於險境,發了瘋做出不理智行為誤了大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