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跟著沈括出了碼頭,而楊懷玉帶著閻王營壓根就沒下船。
原計劃,船隻能走到陽橋,之後就要轉陸路,一路北上。
但是,唐奕要在這裡停上兩天,與沈括把整個通了的河段看一看。楊懷玉索性就讓將士們在船上待著了,等起身北上的時候再下船也不遲
本來是想,先把吳相公安排在陽橋官驛,唐奕他們這些年輕的再去工地上轉轉。可是,吳育也好奇這耗資近千萬貫的大工程到底是什麼樣兒,於是,這老頭非要跟著。
唐奕也不攔他,見識一下也好,省著這些朝官都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就知道在朝堂上瞎嚷嚷
通濟渠修的是河,但其實是旱地工程,全程無水作業。因為整個工程其實就是重新在原來的河道邊兒上,再挖一條運河。
一到工地,吳育就傻眼了。
“這、這,這就是子浩弄出來的水泥?”
河道是從陽橋住汴口的方向修的,所以,唐奕他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已經完工的河道。放眼望去,五十丈寬的河道,深逾四五丈。
最震撼的,是河堤,一水的大青石加混凝土。
望不到頭的河岸就好像一整塊大石攔在大河兩岸一般,看著就有種固若金湯的感覺。
而唐奕看到這本不應該出現在宋朝的大堤,也是心潮一陣激盪。
不是穿越而來的後世人,不是身懷後世情懷的大宋人,都很難理解唐奕心中的那股子興奮。
那裡面有親切,也有成就感。
畢竟,他到大宋這麼多年,雖然攪動風去,但是,看得見摸得著,又最像後世的東西,可能就是這個大堤了。
唐奕甚至很惡趣味地想:
如果保養得當,千年之後,他唐奕已經歸於塵土,唯一能證明他來過的,可能就是這道堤。
不知後世之人看到千年前的大宋就有這般的工程水平,會是什麼感想?
“相公,覺得這堤怎麼樣?”
吳育連連點頭,“萬世之基!萬世之基啊!”
通濟渠對大宋意味著什麼,吳育很清楚。而這樣一個連通南北的史詩般工程,用這等堅固的河堤拱衛,不是萬世之基,又是什麼?
“只此一河,子浩當為我大宋功勳之臣啊!”
唐奕一笑,心中當然得意非凡,但嘴上卻道:“功勳不敢當,只要朝中少給小子使些拌子,奕就燒高香了。”
吳育一暗,知道唐奕說的是曾公亮和韓琦當年的不光彩。包括現在,也有朝臣詬病唐奕把通濟渠當成收錢買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