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之實業巨頭> 639 美國汽車行業的噩夢再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39 美國汽車行業的噩夢再臨 (1 / 2)

“15%?包括,我現在手中擁有的股分?”陳志文問道。

“艾瑞克,你現在手中有多少股份?”約翰瑞德反問道。

“4.99%,還沒到需要公開宣告的5%。”陳志文說道。

不同於香港,全球很多國家,對於各方股東管理的都是非常嚴格的,以5%為界限,無論是超過還是減持,都是需要公開的,至少需要通知該上市公司以及證交所。這也無形中增加了惡意收購的難度,因此在歐美歷史上,收購的案例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善意收購,實在是因為各種法律規定,使得惡意收購的成本太高了。

陳志文對於花旗銀行股票的收購,其實也就是始於2個月前,石油危機爆發之後,對於很多在硬撐的公司,就快扛不住了。

只不過,他也沒有很謹慎的採用多賬戶秘密收購,而是光明正大,直接掃貨,雖然這個時候,不看好花旗銀行的股東比較多,導致股價暴跌,可這樣掃貨是行為,還是比較吸引注意的,這也是陳志文的目的,他需要花期銀行的官方,來主動找自己,求自己入股,這樣一來,對於自己來說,才是效益最高的。

“4.9%?如果再加上15%的話,那就太高了,美國法律,是不容許這樣的行為的。”約翰瑞德說道。

“那,如果我收購部分海外資本手中的股票,又或者讓他們賣掉,那我不就可以了?”陳志文又問道。

美國,對於銀行業的限制,還是比不上傳媒與科技行業的,至少還沒有海外單方面資本不得超過5%股權的限制,不然不管是他還是原先歷史上的中東王子,都不可能抄底花旗了。

唯一的限制,就是除非是特殊許可的授權,不然所有外資總共不得超過25%,那這樣的話,可以是幾十個乃至幾百個海外個人或者機構持有這24.99%的股份,又或者一人持有,不過後者的可能性幾乎不大,即使真的有,也沒有可能操縱美國的銀行。

畢竟,銀行與傳媒或者科技還有不一樣,前者只是純粹的規模大,影響範圍廣,讓海外人瞭解甚至參與管理都沒什麼大問題,但後兩者,很多時候一件秘密,都可能會影響國家安全,因此,看管的極嚴。

“如果這樣的話,是可以的,我會安排人先去與部分海外投資者聯絡,爭取說服他們拋售股票,艾瑞可你這邊還是儘量與我們銀行進行增股的好,你也知道,現在花旗銀行的狀況,我們也迫切需要資金。”約翰瑞德說道。

“好,你們來負責這些,我會安排一些人來看看能不能幫幫忙,資金方面,後面我們談個數字,我會準備好現金。”陳志文點點頭說道。

花期銀行最近就是迫切需要大筆資金來解決自己的債務問題,以及本金問題,很難想象,這樣的美國進入巨頭,會因為不到10億美元的缺口,而搞的差點倒閉。

但金融行業,就是風險這麼大,別看動輒幾億幾十億美元的貸款,可這些錢他們也只是保管,一旦本身經營出了問題,就極其容易引發多米勒骨牌效應,比如最可怕的擠兌,一旦發生,那就是這個銀行本來沒問題,也就被擠兌的傾家蕩產。

只不過沒人知道,第三次石油危機的時間非常的短,結束之後,加上明年發生的另外一件大事,以及後續網際網路的崛起,使得美國經濟再次騰飛,花旗銀行,自然效益暴漲。甚至這次就算沒人來救花旗,那兩三年後花期本身也能熬過去,只要這中間的過程,不發生嚴重擠兌即可。

不過除了陳志文,沒人知道未來,誰又能想到石油危機很快會結束呢?

花旗的事情,又陳志文與約翰瑞德定好大概的方向,後續,就價格方面,再談的差不多,也就可以了,對於陳志文來說,這次入股花期是百年一遇的機會,價格波動一點也並不重要,能夠成功即可。

離開花旗銀行之後,陳志文在紐約待了兩天之後,就來到了汽車之城:底特律。

這座在20年前被稱為美國第二大城市,而20年後,則是美國第一個宣佈破產的超大型城市,成也汽車敗也汽車,到了90年代,底特律的汽車,基本上也都是被日本汽車各種虐了,特別是,日系汽車,也開始在美國生產汽車了,如此一來,美國政府在公開層面上,也就幫不了底特律汽車了,畢竟,美國政府,還是要維持“自由貿易”這個口號的,不然,他要不給別人公平的市場,那別人也就可以有樣學樣,反向對付美國的其他行業了。

汽車行業雖然重要,但還不至於比美國其他行業加起來還要重要。

而正在爆發的石油危機,更是給了底特律汽車行業一記當頭棒。

自80年代初第二次石油危機結束之後,因為中東與美國的關係較好,他們一起配合美國,大規模增產石油,以試圖削弱某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強國,這個過程中,也順帶造福了美國本土的汽車行業。

油價在80年代中期到後期差不多六七年的時間裡,一直維持在10美元出頭一點一桶,這也讓終端油價非常的便宜,加上全球經濟的復甦,美國人,又恢復了喜歡大車的愛好。

這讓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甚至是陳志文收購的AMC,都從中獲益不少,大量的訂單迫使著美國汽車巨頭,再一次將所有資源放在了耗油大動力大的車型之上,同時,又因為美國政府與中東國家關係的好轉,以及聯邦石油儲備的建立,讓缺油,似乎成為了遠久的過去。

然而,伊拉克的所作所為,引爆全球石油價格翻三倍之後,美國國內的大排量油車,立刻陷入滯銷境地,畢竟,上次的兩次石油危機,前前後後可是折騰了差不多十年時間,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連油都買不到,這誰還敢買油耗賊高的汽車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