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十三如今是錦衣衛的副千戶,有每月檢視邸報的資格。他乘坐的官船行至德州碼頭,岸上給他送來了兵部最新的邸報。
邸報裡記錄了一場敗仗。與其說是一場敗仗,不如說是一個笑話。
浙江淳安縣有一艘衛所軍的運兵船覆舟,只有一個人被救上了岸。
浙江總兵俞大猷詢問獲救者“船為何會沉?”
獲救者答“有兩名天殺的倭寇從船左邊爬上來了。”
俞大猷大怒“你們有整整一百人,竟對付不了兩個倭寇?被區區兩個倭寇弄得沉船?到底是怎麼回事?”
獲救者答“對啊。兩個倭寇從船左邊爬上來,我們一百人都逃到了船的右邊。船偏沉,可不就翻了嘛。”
這個笑話完全能夠說明為何衛所軍這些年對陣倭寇屢戰屢敗。
一支軍隊若無心作戰,士兵不想打仗,怎麼打都是個輸。
兵部夏官楊博讓職方司郎中把這場敗仗寫入邸報,明顯是在為募兵制取代衛所軍制敲邊鼓。
瞧瞧如今衛所軍的慫樣子,不建新軍行嘛?
林十三將這個笑話說給了張伯等人聽。眾人鬨堂大笑。
張伯道“我這也有個笑話。說,一個京官和一個浙江地方官、一個宣府地方官坐在一處聊閒天兒。”
“浙官說,我們浙江最勇敢的官員全都站在抗倭前線。”
“京官說,我們京城最勇敢的官員都站在京師三大營後面督戰。”
“宣府地方官說,我們宣傅最勇敢的官員,負責向邊軍解釋為何本月又遲發軍餉。”
眾人又笑作一團。
林十三則收斂笑容“唉。局面如此,也只有組建新軍才能就轉明軍頹勢。”
李高問“這一遭咱們還是在杭州下船嘛?我想西湖上的玉娘姐姐想的渾身哪兒都癢。她的研墨之術,嘖嘖嘖”
林十三卻道“不!咱們中途下船,換便裝直接去義烏縣。若咱們經杭州去義烏,胡宗憲一定會安排好一切。”
“但這一遭,咱們不聽胡宗憲的,也不聽趙貞吉的。眼見為實。”
張伯捋了捋鬍鬚“嗯,為東南新軍挑選兵源,這是大事,關係到抗倭的前景。你六親不認是對的。是該眼見為實。”
十日之後,浙江金華府義烏縣,縣城。
三十幾個“北方客商”牽著一群騾子進了城,在城裡豬腚眼大街悅來客棧歇腳。
為首的“掌櫃”自然是林十三。
眾人在客棧安頓下,叫了一桌子義烏當地的特色飯食。譬如義烏火腿、東河肉餅、上溪牛雜、神仙雞一類。
眾人大快朵頤後,林十三跟客棧掌櫃喝茶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