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燈時分。吳承恩在堂屋的書桌前揮毫潑墨。
他寫的是王昌齡的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五十一歲的老貢生吳承恩,有一顆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雄心。
他想做宋時的辛棄疾,本朝的楊博。
奈何,多年科場失意讓他青雲志不得展。
吳承恩的妻子是弘治初年戶部尚書葉淇的曾孫女。葉淇雖去世多年,但葉家在淮安尚是大族。
江南大族家的女婿,只要才學不算太差,都能想法子在鄉試中混個舉人身份。
奈何吳承恩的老丈人之前捲入黨爭,在京失勢,他這個女婿也就沾不到科場上的光。
嘉靖八年,二十五歲的吳承恩到淮安官學龍溪書院讀書。當時他喜好蒐集奇聞異事,有了寫一部神魔志怪話本的想法。
嘉靖十年,二十六歲的他到江南貢院參加鄉試,名落孫山。
嘉靖十三年,二十九歲的他再次參加鄉試,再次落地。
嘉靖十六年,三十二歲的他第三次參加鄉試,又不第。
接下來他不考了。花了五年光陰,在嘉靖二十一年完成了《西遊釋厄傳》的初稿。
嘉靖二十八年,葉家的一位世交突然發跡,高升了南直隸學政衙門提學副使。
那位世交頗為照顧吳承恩。吳承恩這才能夠入南京國子監讀書。
在南京期間,吳承恩見到了幾十個倭寇攻打大明留都的鬧劇。
五十一歲的他義憤填膺,老夫聊發少年狂。又燃起了投筆從戎,定國安邦的雄心。
說來也巧,在國子監排了六年資歷,他終於能夠進京參加大挑。
此番大挑,他不想當哪個肥縣的縣丞、主簿,只想到沿海倭寇猖獗的縣當一任典史。
典史在大明官職中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管著一縣治安,沒有品級未入流。
但典史雖無品,卻又屬於“朝廷命官”。因典史乃是吏部銓選,皇帝硃批圈定。
沿海諸縣的典史,管著衙役、民壯,有跟倭寇交手的機會。
吳承恩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筆。他不知道,兩個偷猴賊正鬼鬼祟祟,進了豬尿泡衚衕。
衚衕之中,林十三師徒換上了一身夜行衣。這行頭是跟北鎮撫司那邊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