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出身也很神奇,都說他出生在林檎樹下,出生時異香撲鼻,空中伴著仙樂,一隻白鶴自天而下,飛入他母親的枕頭便消失了,然後胎兒降生了。出身這樣神奇的呂洞賓自然是氣宇非凡,還很小的時候就極其聰明,被鄰里稱作神童。
長大後的呂洞賓,也算是一表人才,但有些奇怪的是,已經二十了卻不娶妻,這在當時算作奇人了。而且呂洞賓的運氣看來好像也不怎麼好,考了好多年的進士卻始終沒有考中,這對這位小時就日誦萬言的神童來講,真是打擊太大了。呂洞賓萬念俱灰,決心不再考了,一個人出去遊覽一下,解解心中的煩悶
讓呂洞賓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遊覽卻改變了他的命運。有一天,在長安的一座酒樓中,滿腹鬱悶的呂洞賓看見一位書生模樣的人正在牆上題詩,呂洞賓見他狀貌奇古,詩又寫得很有些超脫的意思,就忍不住上前跟他攀談起來,知道這就是很有名氣的仙人漢鍾離了,兩個人就聊了起來,聊得很投機。
漢鍾離於是說道:“我就住在終南山的鶴嶺,你想跟我一起去嗎?”這時的呂洞賓雖然嚮往神仙的生活,屢試不第的打擊也讓他挺鬱悶,但畢竟還是凡心未了,所以想來想去,還是謝絕了漢鍾離的邀請,沒有答應。
看這情形,漢鍾離也知道這是時機沒到,於是便說:“這樣吧,你看我們也是很投緣,不妨我們一同好好遊歷一下長安,感受一下這長安的繁華好不好?”
這話正中呂洞賓下懷,自己一個人遊歷也是了無樂趣,有這樣一個談得來的朋友做伴同遊豈不正好?於是便欣然答應。
自此,兩個人便整天流連於市井之中,真是個好不快活,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到了晚上,漢鍾離和呂洞賓一同留宿在酒肆中。漢鍾離對他關懷照顧得是無微不至,他累了,漢鍾離就專門為他做好吃的黃粱飯等他醒來吃。
天天這樣盡興遊玩,呂洞賓彷彿真的忘記了人生的煩悶了,感覺這樣的日子也真的挺好。
有一天,呂洞賓感覺累了就又自顧自睡去了,漢鍾離依然在為他做飯。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雖然連日來與漢鍾離在一起彷彿過得神仙一般的日子,但是畢竟他還是凡心未了,屢試不第始終讓他不能釋懷。所以這天,剛一睡著,就做上夢了,而且還是個美夢。
呂洞賓夢見自己不僅考中而且還是狀元,一時間文武百官都來祝賀,他自己也藉著喜氣娶妻生子,日子過得還真是紅火,子孫滿堂,享盡榮華富貴。
可惜好景不長,忽然間不知道什麼原因就莫名其妙地獲了重罪,萬貫家產被沒收得一乾二淨,妻離子散,到最後孑然一身,窮困潦倒,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只能站在雪地中瑟瑟發抖,真是感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呂洞賓剛要嘆息,卻突然被驚醒,醒來後還覺得自己有點迷迷糊糊的,還在為夢裡的際遇感慨。漢鍾離看到他這個樣子不禁笑了。這時漢鍾離做的黃粱飯還沒熟,於是漢鍾離就題詩一首:“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
呂洞賓一看題詩大驚:“難道你知道我的夢?”
漢鍾離說:“你剛才在夢裡,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看盡了人情百態,也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五十年的時光也就是一剎那呀!你得到的不值得高興,你失去的也沒必要傷悲,人生不就像一場夢麼?”
聽漢鍾離這樣一說,呂洞賓覺得好像忽然間看明白了一切,於是下定決心隨漢鍾離赴終南山鶴嶺修煉,並最終得道成仙。
除此之外,在夢中悟道的,還有莊周。
這是一個關於夢的傳說。莊子在恍兮惚兮的夢中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天地自然中翩翩起舞無拘無束。當莊子從夢中醒來,竟不知是自己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在夢裡變成了自己。
如夢似幻間,人蝶不分,物我兩忘,天人合一。
兩千三百年來,這個夢一直縈繞在文人雅士的心中,他們感悟著生命的本真和自由的靈魂,不能忘懷宇宙萬物中那至真至善的壯美,在茫茫天地間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一隻蝴蝶。
早春的終南山是一片霧的世界。
千百年來樓觀的道人們在這片若隱若現的山嵐霧氣中尋找著與天地萬物相通的契機。在他們眼中,宇宙是人身體的外化,它因為與人同體而與人相親,因為與人相親而成為詩意和審美的存在。這樣的參悟方向,正是來自於兩千五百年前曾隱居於此的老子。
“老師,我聽您說天地間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他們是不是就像這四棵大樹一樣比肩而立。”
“我看見土壤里長出了莊稼,於是把種子播散了進去。土壤需要上天的陽光和雨露於是才能孕育出果實。這些不就是大自然教給我們的道理嗎?所以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自然。”
在老子的思想中,認為自然是天地間不變的規律,是萬物相通的法則,追求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才是道家的最高境界;而在尋找如何天人合一的過程中,道家美學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