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劍氣,長几萬里。
餘真意身上,就只有三道劍氣,這是最後一道了。他能感覺到,萬劍真人很危險,所以沒有猶豫,直接使出來了。當這道劍氣出現的時候,灰濛濛空間中的劍,全部震動起來。
其中,有幾把名劍,感受到餘真意身上劍氣,紛紛脫離那灰色空間,來到餘真意麵前。
首先是是一把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漢高祖劉邦憑此劍於大澤怒斬白蛇,開始其帝王一生。
相傳漢高祖劉邦年幼時手中常握一把頑鐵,自命為寶劍,天天劍不離身,時人多以為狂。後來他做沛縣亭長的時候,為縣裡押送一批農民去驪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劉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驪山也會被按罪被殺。
於是走到豐縣西的涸澤地帶就停下來,飲酒大醉,夜裡乾脆就把剩下的所有農民都放了。並且對他們說:“你們都走吧,我從此也要逃跑了。”這些農民中願意跟隨劉邦的有十多個。
劉邦帶醉行走在豐西澤中,讓一個農民在前面探路。這個人回來說:“前面有一條大蛇擋路,我們還是回去吧”。劉邦趁著酒勁說:“大丈夫獨步天下有什麼害怕的!”
於是走到前面拔劍要斬斷白蛇,白蛇突然變成一條龐大的巨蟒,它竟然開口說話::“你今天欠下的賬總有一天要還的。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
劉邦一劍把白蟒從正中間斬為兩段。蛇從正中間被分為兩段。走了幾里地,劉邦醉得倒下睡著了。劉邦隊伍中走在後面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
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路邊連夜放聲啼哭。問她為什麼這樣傷心,說:“我兒子被人殺了,所以痛哭”。問她兒子為什麼被殺,說:“我兒子是白帝子,變成蛇橫在路上,現在被赤帝子殺了,所以我很傷心”。
人們以為她胡說八道、散佈謠言,想打她,這個老太太突然不見了。後面的人趕到前面,發現劉邦周身有云氣,而且雲中隱約有條赤龍盤旋,而他手中的頑鐵竟然變成了寒氣逼人的寶劍。
這就是高祖斬白蛇起義的傳說,因為赤霄劍代表著秦漢之際帝道的興替,所以它又被看做是帝道之劍。
第二把劍乃是湛盧。
湛盧的意思是像黑夜一般深邃的顏色,湛盧是一把劍,更是一隻黑亮的眼睛。
這把通體漆黑渾然無跡的寶劍讓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鋒利,而是它的寬厚和慈祥。 它就像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眼睛,註釋著君王的一舉一動。正所謂“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這把劍無時無刻不提醒君王要勵精圖治,心存憂患,警鐘長鳴。
據說歐冶子成劍之時,不禁淚落,因為這把無堅不摧又不帶有一絲殺氣,他終於鑄成了一把至純至正的仁道之劍。
出現在餘真意身邊的第三把劍,乃是軒轅。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在黃帝大戰蚩尤一役中,天界諸神將此劍賜予軒轅黃帝,黃帝、天女與蚩尤約戰於涿鹿之野時,此劍折斷,後黃帝、天女一起重鑄此劍,重鑄後正式稱為軒轅劍。
重鑄過程中,天女以本身純陽之力修補此劍,結果己身化為旱魃之身,被黃帝封入山海界。此後這把劍便獲得了用之不竭的無窮力量,併成為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的化身。
隨後是承影,上古名劍,相傳鍛成出爐之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後為商朝帝王所有,與“含光”、“宵練”齊名,並稱為“商天子三劍”。
衛孔周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
也就是說,連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子得到了這三把劍都可以力抵三軍,後來它們在先秦典籍中已經不僅僅是劍,簡直成了道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