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一個門派是有其完整的教義,戒律的,其後便是這五門學術的綜合體現。如正一派歷代天師,為世所景仰的是其符法,但歷代天師很多是精通內丹之學的。、
道門之所以分門別派,是因為各個弟子的入門方法不同,修煉路徑不同,到最後,造成修煉結果有一定的區別。通微之境雖相同,細節卻有差別。即便是同一個名詞,各個派別的理論也有差別,如何理法結合也是大大的不同。切不可拿此門的來要求彼門的。
道門劍仙,最是神秘。
在這灰茫茫的空間內,道人一臉笑意的看著餘真意:“劍宗修煉的特點,內以身為洪爐練內丹,外以身習劍術以練形,中用洪爐以鑄劍以煉器。”
“貧道在繼承劍道上,並於龍泉鑄劍,恢復陶弘景、司馬承禎之“金、銀、銅、錫、鐵“五種金屬之鑄劍古法。並去“道劍”神秘色彩,使之成為武道養身流派,提出了道家玄門劍宗學術概念。”
“道家劍宗修煉的特點為繼承全面的道家劍道之修習,“內以氣為藥物練內丹,外以身習劍術以練形,下用洪爐以鑄劍以煉器,上則以劍道用於管理”。恢復古代黃帝時期劍道精神,後期道教劍道或偏於修丹、或偏於鑄劍、或偏於劍法。而黃帝是三者兼通,並用“天子之劍”治天下。”
餘真意點點頭:“道門果然了不起。”
道家劍學和神仙修煉結合的劍仙一派。
劍仙學有“術劍”與“道劍”之分。
術劍者,有形有象之劍,以特殊方法制成,用以抵禦外侮;道劍者,先天一氣也,為無形無象、生養天地的太和元氣。道人以法凝結此浩然剛大之氣,以之透金石、貫魚魯,沛然莫之能御。這既是武學之“神勇”至境,又是仙學“神仙”之地步。
自古以來,就有這一派,乃地仙門中之旁支。他們修煉,是要跑到懸崖絕壁,採取靈藥,服食辟穀,吐納呼吸,翕受日精月華。其各種功夫,與金丹法門隱居城市修煉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獸,**無力抵抗時,就用劍氣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後,道成尸解。
**既不要儲存,劍術遂於無用。
他們若有不甘於小成者,半途上再求進一步的功夫,參透造化陰陽之訊息,拿出旋轉乾坤之手段,將後天金氣變為先天金氣。於是又走回金丹大道正路上來了。這種人性情甚為固執而冷僻。若是你的資格不合於他的條件,無論如何,他決不肯相傳。”
黃元吉真人在《道德經註釋》及《樂育堂語錄》中所說“鑄劍”之論,潛合“道劍”之理,尤為高見。學道人第一要煉劍,劍即先天元氣也。第二要鑄鏡,鏡即先天元神也。神無雜妄,常常喚醒,不許走作,即明鏡高懸,物來必照矣。氣由積累,時時提掇,不放他弱,即慧劍排空,能斬三尸矣。
另外道家之劍道,有講入世管理一派,所謂“下劍治人,上劍治國”。
莊子曰:“天子之劍,以燕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這些訊息,好像是自動傳入餘真意的腦海。
也好像是這道人,硬塞給他的。
餘真意皺眉道:“你想幹什麼?”
道人獰笑道:“想幹什麼,自然是想從這裡出去啊。你這副身體,不給我真是白瞎了。我在這等了這麼多年,終於遇見了一個滿意的人,我很開心啊。”
這道人哈哈大笑起來,似乎真的十分開心。
餘真意迅速將自己背後的真武劍拔出來,他能感覺到,這道人十分強大。可以說,比他遇見的所有敵人,都要強大,說道:“你知不知道,我最討厭的,就是奪舍別人身體的人。”
道人笑道:“你最討厭,那又如何?”
餘真意舉起真武劍:“一劍斬了你!”
道人搖搖頭:“你還沒搞懂,我到底是是誰。”
他抬起手,只一股凌厲是氣勢在這灰濛濛的空間中展現出來。餘真意手中的真武劍,竟是直接被抓起來,豎立在空中。四周這一片空間中,似乎是充滿了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