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就是那麼巧,幾朵聖雲,就停在餘真意上空。
一旁的彩雲,在這聖光的沐浴下,感覺有些不舒服,她急忙走到一旁。要不是有符老天師贈送給她的符籙,她恐怕就要灰飛煙滅了。
徐仰止在一旁, 看著餘真意,若有所思。
聖雲這種東西,確實是難得一見。一般是在聖人出生,或者有修士發下大宏願,又或者是破鏡的時候才會發生的東西。他知道餘真意修行的不是儒門功法,卻能找來聖雲,實在是不簡單。
山長錢崇陽在一旁, 眼珠子一轉,急忙拉過身旁的人,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
餘真意看著天上的聖雲,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他伸出手,撫摸著聖雲散發出的光芒。一種溫暖的感覺傳來,餘真意體內的竅穴全部張開,劍氣頓時散發出生機。
餘真意身後的真武劍,蠢蠢欲動。
徐仰止提醒道:“好好用這氣息蘊養你的竅穴,對修行有好處。”
修士體內,一共有四處竅穴。陰爐,丹鼎,玄關,祖竅。
餘真意閉上眼睛,仔細體會身體裡的四大竅穴,不管是體修還是劍修,都要好好修行這四大竅穴。首先是陰爐,此竅為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此竅又稱為鐵壁關,在有為狀態下無法開啟,只有在元神主事的無為功境時才易於開啟。
此處一動、八脈皆通。此處又稱為下玄關,一旦開啟便稱下玄竅,此竅雖然位置在會陰竅穴上方,但是上經中脈而通泥丸,或經督脈、任脈通達泥丸。
餘真意感覺自己的身體燥熱起來,這陰爐一穴,就是突破乘風境的關鍵。
陰蹺一竅的把握,是在動態之中掌握,隨機而動,不必死守,進火退火,抽添運用,屆需臨爐機動施為。修持時均先以武火烹煉,繼而以無為的文火溫養。
想邁入“乘風境”,就要知道什麼是“文火”,什麼是“武火”,還有“溫火”。
所謂武火實指運用意識有為的呼吸方法而言,其目的在於採光採氣於大宇宙之中,納回體內小宇宙中烹煉,補充和激發體內之元精元氣,或用此有為之法勾引起體內元精元氣萌動。再則藉此滌除意識中的雜念,以利身心進入無為入靜定的境界。
文火實指不管呼吸,似守非守,知而不守,性體調守的昏昏默默、寂然照之的無為狀態。文火是修真功法中的最主要方法,只有在文火中才能進入先天境地,由靜而定,由定而慧。
武火只是一種過渡性方法,基礎性方法,一般不宜過久過重,應靈活掌握,免生弊端。
文火與武火之間還有一種火候這就是“溫火”。溫火是指重在意念活動而兼顧呼吸,以意念活動為主的一種修習方法,溫火可以作為學習功法初期的過渡性技術使用。
爐中要有火,火的實質是心意,心意又分意念和真意,武火以識神的意念為用,文火以性體的真意為用。這二者之間應注意其辯證關係,臨爐靈活運用。
點火就是以意念內觀注視,火必須借風助才猛烈,有氣才燃燒。
風就是指呼吸之氣,武火要有風助。文火要有氣,此氣指真氣,最妙者為胎息之氣,純在無為之中獲得。武火實指呼吸隨意念上下出入,吸氣時送入,吹燃爐中之火或到達功法要求之處,文火貴在知而不守,無為而為,在先天自然狀態中生妙。
在外人看來,餘真意閉上眼睛,一片平靜。
實際在他的身體內,劍氣早已翻江倒海。
一旁的徐仰止,看到餘真意身體內的狀況,出言提醒道:“踏浪境的修行,講究一個火候抽添。”
火烈則抽,火烈指後天智識太重,意念太過於專注或武火呼吸法未依術數而行持,過量而言。抽即指調整之意。火寒則添,火寒指意念散漫,智識昏沉,進入睡眠,以及雜念蜂起,心猿脫鎖,意馬離栓兩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