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他有一劍> 邊境少年 第五十一章 這條泥鰍叫白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邊境少年 第五十一章 這條泥鰍叫白水 (3 / 3)

足見儒家是承認有鬼神存在的,否則你怎麼“知鬼神之情狀”?既然說“知鬼神之情狀”,前提就是有鬼神。一般的人死之後,魂升而魄降,靈魂歸於泰山,或言蒿里,或言酆都,或言北斗。

但是有些忠孝之英靈,卻不受這個規律,不是成為鬼,而是成為神。鬼神,本是一炁,其屈則為鬼,伸則為神。也就是說同樣是一個人,死了之後,既可以成為鬼,也可以成為神。

雖修道而成,不免有死,遺枯骨於人間者,縱高不妙,終為下鬼之稱,故曰鬼

儒家把那些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奉為神明,建立祠廟奉祀其靈。

可是儒家在大唐,並不興盛,而是在隔壁的明月國,儒生當道。大唐現在是佛道並立。

佛家,對妖魔鬼怪,一向是不怎麼容忍的。

道門則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之氣,至陽者上升為神仙,至陰者下降入地府,於是便有了神與鬼的分別。

在很多民間傳說和演義小說中,都會把人死之後的魂魄描述成厲鬼,並且認為七月半時會有諸多厲鬼危害人間。其實,這都是對神鬼信仰的誤解。

道教中認為的鬼神,不過是陰陽二氣所化。人生天地之間,本身便稟賦著陰陽二氣。

小孩初生時,新生兒的身體是暖的,哭鬧的聲音是嘹亮的,其一切自然反應都呈現出外放的姿態,這是陽氣充沛的表現。

隨著生命過程的耗損,人身體內的陽氣也在一點點消散,老年人普遍怕冷,整個身體也都呈現出佝僂內縮的狀態,這是陽不勝陰的表現。

天地萬物的生長枯榮,其實都是陰陽二氣相互輪轉的結果。不論神鬼,行天地之正氣者,皆可得萬民香火信奉;如果陰賊害人,必然會受到相關的懲戒。之所以會出現如此不同,則與鬼的歸途有關係。

“眾生必死,死必歸士,此之謂鬼。”、“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意指凡是危害人間的鬼眾,均是形魂無處依附的原因。

人身所化至陰之氣不斷匯聚,達到某個界點時必然要陰盡陽升,在宗教理論中以輪迴轉世的方式體現出來。若陰氣無法轉陽,即鬼眾無法脫胎,難免就會生出諸多戾氣,從而危害人間。

道門以慈悲立教,修行人悲憫天地萬物眾生,這其中自然包括鬼道在內。

七月半,鬼門開,並不是說地府要放出諸多鬼眾出來肆意橫行,而是藉此時節使無處可依的魂魄能夠在道門修士的加持下受煉更生,從此解除前世冤孽,超生雲路、舉步南宮。

陰盡陽升,陽滅陰起,即便是神人鬼三途,也仍包含在這亙古不變的道理之中。

可是這也並不說明了道教就承認鬼怪修行,他們那些修士,一見到鬼怪,就想著送去地府。

所以鬼修,比較少見,餘真意要想弄來一門修行法決,還真不容易。

餘真意揹著劍,跟彩雲走在白水河邊,他問道:“剛才那一劍怎麼樣,瀟灑不瀟灑?”

彩雲睜大了眼睛:“當然瀟灑了,那麼大一條龍,在公子這一劍之下,直接逃進了河底。要是公子早些出劍,龍虎山的那個朝清遠,怕都是拿你沒有辦法。”

聽著婢女的誇獎,餘真意卻是嘆了一口氣:“我有個朋友,他最不喜歡劍仙了。若是他在這裡,肯定又要說我們這些拿劍的,裝模做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