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李藥師先前的舉薦,任命六道行軍總管,分道出擊突厥,由西至東依次為:
靈州都督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
左武衛大將軍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
兵部尚書李藥師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
幷州都督李世績為通漠道行軍總管
幽州都督衛孝節為恆安道行軍總管
營州都督薛萬淑為暢武道行軍總管
六道大軍中,李道宗的大同道、柴紹的金河道屬於西北的關內道軍區;李藥師的定襄道、李世績的通漠道屬於北方的河東道軍區;衛孝節的恆安道、薛萬淑的暢武道則屬於東北的河北道軍區。
這六道大軍橫跨整個大唐北境,動員十餘萬人馬,是大唐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而參戰的將領,非但是當時最理想的陣容,更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其他時代盡皆難以望其項背的極致組合!!!
五道行軍總管統率大軍十餘萬,均受大總管李藥師節度。
在這五位行軍總管中,李道宗、柴紹、李世績都與李藥師熟識。
將近兩年之前,薛萬淑將薛萬徹薦入李藥師麾下,也算有舊,何況這次出師,薛萬均又是柴紹的副將。
有趣的是,李道宗是從一品的任城郡王,序位在國公之前;柴紹是從一品的霍國公;李世績是從一品的曹國公;薛萬淑是正二品的梁郡公;甚至李藥師的副將張公謹,也是正二品的定遠郡公。
當時他們每一位的爵封,都高於李藥師從二品的永康縣公。
至於衛孝節,史書對於他的記載鮮少。
只知他出身夏縣衛氏,是西晉著名美男子衛玠的後人。
最初仕隋為將,唐軍進攻長安城時他曾出戰,為唐軍所敗。
歸唐之後隨李世民出討劉武周,在美良川擊破尉遲敬德,可知也是一位驍將。
而幽州,原是羅藝勢力的根據地,且經過李瑗、王君廓兩次叛亂事件。
其後衛孝節出任幽州都督,顯然甚得李世民信賴。
六道行軍各有不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