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人家因特爾有錢能同時進行兩個大研發專案你也不能阻止不是。
對此,此時的林晨並沒有發言,而是看著手中的第二代酷睿處理器效能報告與相應引數若有所思,心裡呢喃道:
“這第二代酷睿i7處理器效能跑分,已經與當年Core 2 Quad架構裡的最強處理器Q9650的效能跑分一樣了。”
前世的Q9650處理器是當時Core 2 Quad架構裡最強的處理器,釋出於2008年。
這Core 2 Quad架構的Q9650處理器原本是採用45奈米制程工藝,而這一世卻採用65奈米制程工藝。
雖然雙方採用的製程工藝不同,但最終的跑分卻是接近一致。
由此可見因特爾不愧是因特爾,當他們認真起來還是實力相當強大的。
見此的林晨輕輕點頭,然後看起了其他的資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電晶體資料對比。
此時這第二代酷睿i7處理器的電晶體數量為驚人的5.9億個電晶體,這數量足足是曙光銳龍處理器的3.5倍。
因為曙光銳龍R7處理器的電晶體數量也不過1.58億而已,他們的電晶體數量達到了5.9億,這不是3.5倍是什麼?
可以說這次因特爾公司真的是把65奈米制程工藝的領先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畢竟用65奈米制程工藝做到了前世2008年45奈米制程工藝最強Q9650處理器的效果。
這因特爾的技術實力如何不值得稱讚呢?可以說這次因特爾公司那真是把牙膏給擠爆了。
不過曙光銳龍處理器也是值得稱讚的,雖然曙光銳龍處理器的多核跑分弱了一點。
但單核效能方面曙光科技確實打敗了第二代酷睿處理器啊,而且考慮到曙光銳龍處理器的電晶體數量只有區區1.68億個電晶體。
而對面那邊的第二代酷睿處理器的電晶體數量卻達到了驚人的5.8億個電晶體!
曙光科技能用比別人少了3.5倍電晶體數量卻做到單核效能比第二代酷睿處理器更強,這已經是相當值得稱讚了。
所以某些方面上來說,曙光科技的銳龍處理器更值得稱讚,更值得被人佩服,更稱得上化腐朽為神奇。
這個時候,林晨放下手中的報告轉頭看向倪光楠,隨後問道:
“聽說因特爾他們正在研發自己的X86S指令集處理器是嗎?現在的情況如何了?”
聽到林晨的問話,倪光楠輕輕點頭,隨後說道:
“雖然因特爾並沒有正式對外公佈過他們的相關情況,但根據我們的分析以及市面上的情報,因特爾確實是正在研發自己的X86S指令集。
而且估計他們的X86S指令集恐怕已經快要研發完成了,目前估計正在基於X86S指令集去研發第三代酷睿處理器。”
聽到倪光楠的話語,現場瞬間陷入了死一樣的寂靜。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曙光銳龍處理器最強的地方在哪裡,他們曙光銳龍處理器能做到這樣高的跑分。
其中至少有60%的原因都是基於拋棄了歷史負擔,重新變得精簡又高效高效能的X86S指令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