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已經收斂了怒意,神色冷然地點了點頭:“好,朕今日就親自看一看這些書信。”
……
很快,一摞信就呈到了皇上面前。
粗略看去,一共有十幾封信。
皇上從第一封信看起。
當信上熟悉的筆跡引入眼簾時,皇上的眉頭不禁動了一動。
這信上的筆跡,和燕王的字跡一模一樣。就連行筆落筆時會帶出的筆鋒也一般無二。燕王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習慣,寫到一撇的時候,總會稍微頓上一頓。也因此,這一筆的墨也會稍重一些。
這信裡的撇,落墨都稍重。和燕王平日寫字的習慣毫無區別。
如果這真的是安王讓人仿造出來的書信,未免也太逼真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皇上對燕王堅不可摧的信心,開始悄然動搖了。
再看一封封書信中的內容,皇上的面色愈發陰沉難看。
這些信裡,隱晦地表明瞭燕王對太子的不滿,含蓄地暗示安王才是最合適的儲君人選。到後來,信裡的內容漸漸露骨,處處流露出慫恿之意。
到了最後兩封信,便定下了刺殺的計謀。
有幾段話,格外的刺目。
“……父皇老而昏庸,最好糊弄。只要我稍施手段,就能讓父皇相信於我。刺殺那一日,明著先刺殺父皇,我會替父皇擋下一劍,取信於父皇。也會讓太子放鬆警惕,趁著那個時候再對太子動手,必定馬到成功!”
“太子一死,父皇必會另立儲君。這個人選,非二哥莫屬!他日二哥做了儲君,我一定以二哥馬首是瞻。”
“我別無所求,只希望二哥到時候善待我的母妃和長姐。讓母妃搬出冷宮,讓長姐出慈雲庵。”
皇上用力地攥緊了薄薄的信紙,心中驚疑不定。
這信上的內容,字字句句都分明是燕王的口吻。
安王離開京城的時候,燕王還是個幾歲的孩子。說來安王對燕王的性情並不熟悉。就是想偽造書信,也斷然偽造不出如此逼真的吧……
難道,這一切都在燕王算計中?
燕王甘冒風險擋下那致命的一劍,其實只是苦肉計?只是為了取信於他,讓他不會疑心到燕王身上所用的計策?
人的心理很奇怪。對一個人深信不疑的時候,不管他做什麼都不會起疑心。
可一旦這份信心被動搖了,便會處處生疑。
就像一顆種子,落進了土中,就會生根發芽。
皇上忽然想起李淑妃臨死前的瘋狂叫嚷。
“你早就老糊塗了!看不清徐蔓的真面目,也看不清她的兒子。可笑你處處捧著他,卻不知真正要謀逆造反的人就是你最疼愛的燕王……”
皇上神色陰晴不定,許久都沒說話。(未完待續。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