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認錯!
言他之前疏於國事,戰事失利之際,急怒之下,斬殺臣工,卻不尋思自己的過錯和尋找真正的責任人。
總之,就是他這個皇帝有錯。
現如今,他已經認識到了這個錯誤。
他決定,下罪已詔!
當然,仁尊皇姫隆還有沒有說出來的話,那就是他認錯了,那各位臣工也能不能退讓一步?
對此,以丞相聞綱為首的貴族們,是清清楚楚的知道仁尊皇姫隆的意思的。
一個個面面相覷,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若是真將皇帝逼死,那今天上至太子下至他們,哪個都落不了好。
可若是讓皇帝如此輕鬆就過關,那日後皇帝清算怎麼辦?
他們這些逼宮的朝臣如何自處?
對此,早就看破了群臣心思的仁尊皇姫隆再次開口,大意就是他知道朝臣們都是為了大周好,也是他這個皇帝的最近行事出差,他是不會怪罪於他們的,更不會事後清算。
當然,對於皇帝這樣的保證,誰會信?
皇帝的這種話誰信誰傻!
但是,仁尊皇姫隆隨後就祭出了大殺器,著太子姫驁即日起署理國事,每日奏章,可往太子姫驁這裡抄送一份,試批之後,交由仁尊皇姫隆、丞相聞綱、六部尚書觀閱試政!
這一條,就算是仁尊皇姫隆的大讓步了。
讓出了一部分權利,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只要太子姫驁和丞相聞綱、六部尚書聯手之下,就可以操縱朝政,讓御座上的仁尊皇姫隆成為傀儡。
而且,這種情況下,太子姫驁也能夠阻止仁尊皇姫隆可能的打擊報復。
對於仁尊皇姫隆自己,則也有了餘地。
太子姫驁監國,基本上不留任何權柄給他。
可是太子姫驁署理國事,卻只是分走了一部分權利,到時候,他這個皇帝只要渡過了今日的危機,手掌秘監與巡天司,還是大有可為的。
群臣與太子姫驁思前想後,最終也只能接受了仁尊皇姫隆提出的這個妥協方案。
要不然,總不能陷入那個將皇帝逼死的死局當中吧。
隨後,大朝會結束。
三月十日,大朝會結束,皇帝宣佈將下罪已詔,並命太子姫驁署理國事。
群臣逼宮太子監國一事,就以妥協結束。
而仁尊皇姫隆的罪已詔一事,也以一個極速,開始實施。